我的微信好友大概有個2000吧,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大領導,地市四套班子,縣級市的常委,各個局條線上的實權小領導,我自己主要是做工程的,所以,住建、交通口子的領導比較多,但基本就是大領導不發圈,小領導只發官宣內容,各種部門的公眾號轉發等。
2.幾個老板,不做公眾生意的老板,國企設計院的老總,縣級分行的行長,做危險品運輸的老板等等,這些老板幾乎不發。
3.一些體制內敏感部門的,紀委的,公安督查的,檢察院公訴和監所的,可能也是紀律吧
4.一些確實很忙的,比如幾個三甲醫院的大主任,或者主刀。
5.還有就是確實有一些不愿意發的人。
以上這幾種,都是能力者,至少我接觸下來,都是很有成就感的,很多都已經財務自由或者位高權重,見面都要預約的那種,他們過的好不好不敢肯定,但他們想讓別人過的不好,倒是很簡單。
我圈子里,經常發圈的,其實,主要就是以下幾種:
1.銷售,中介、保險、帶貨,這個是他們的工作,一般我會留一些我需要的,這個發圈的頻率是很高的。
2.做公眾生意的老板,家政的,生鮮的,其實,也算是銷售的延伸,有些做的也不小的。
3.還有一些,就是一些企業或者老板,逼迫底下人發圈,主要是一些企業信息什麼的,據說是有考核指標的,這種發圈也是有點別扭的。
4.另外就是一些愿意分享的了,很多是可能和我的篩選有關的吧,都是朋友,同學,都算是熟悉的人,無非就是分享一些日常,炫富的幾乎沒有,大家的經濟狀況,也是有一個基本認知的,幾乎沒有陌生人。分享一些好玩的,有趣的,或者是個人生活的一些延續等等。
我朋友圈里還有一個女同學,好多年來,每天晚上只要自己做飯,就曬一下今日晚餐,手藝日漸的精進,看著越做越好,還去上了烹飪和甜點課程,也去學習了美食攝影,不管是自制的油酥餅配白粥,還是惠靈頓牛排清蒸帝王蟹,都會發朋友圈。
偶爾也會發一些餐廳就餐的朋友圈,以至于現在很多煮婦都會去請教做飯的事情,她如果幾天不發,就會有人催更。人家也就是一個愛好記錄,也挺有趣的。
以上這些人,也談不上好不好,有些是家底殷實,有些也是普通人。
朋友圈和個人的圈層有關,我的圈層里,很少通過朋友圈向外展示,至少不是帶著想讓別人認為自己過的很好的想法發朋友圈的,他們應該都不需要。
我身邊很多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也不是完全不展示自己的,我們都微信群的,買房買車買奢侈品,都會在私密群里曬的,當然,這種群里的人,個個都是知根知底,你曬這些,大家也都很高興,討論一些技術問題,比如買房的,會問一下新房打新的一些積分驗資要點,贊嘆一下運氣好有眼光,買車了會問問選配,周期,優惠,女銷售顏值什麼的,給老婆買了什麼包包啊,哪里的餐廳味道不錯。
在這里分享,比較舒服,也比較安全。
不是不發朋友圈,而是在更加私密的空間里發了,朋友圈的公開度還是太高了。自己過的好就行了。不發朋友圈,不代表過的不好,發了朋友圈,也不代表炫耀。
說句挨罵的話,不是說缺什麼就炫耀什麼,而是自己缺什麼,就認為別人炫耀什麼。
朋友圈發了KFC瘋狂星期四,會覺得他在炫耀嗎?而朋友圈發了提了A45s,就覺得他在炫耀了。
這也是好多人不發朋友圈的原因,這個世界,除了父母,極少有人真心希望你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