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那麼強大,漢武帝就殺了10多萬人,為何匈奴從此一蹶不振?
查看全部 148 個回答
回答1
2024/07/23

俗話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後來又發展出「斬首行動」。通過精準打擊,首先消滅對方的首腦和首腦機關,徹底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

看待西漢滅匈戰爭,最關鍵就是兩處。

第一戰,也是衛青的首戰,即龍城之戰。消滅匈奴數千人,虜首七百人。

注意關鍵詞虜首七百人。

這七百人在干嘛?在祭祀。

祭祀是一個等級制度森嚴的儀式,這不是什麼普通小部落頭人可以參加的。

能夠參加這個儀式的都是匈奴貴族,部落長老,大祭司,他們就是匈奴的首領,德高望重,手握大權。

比如說G7首腦峰會,那一屋子人,都是七國重要領導,絕非等閑之輩。

匈奴汗國就是各大草原部落聯盟,共同推選出單于作為元首組建領導班子,然后大家一起共同行動。

匈奴汗國的組織形式就和現在的北約類似。

部落首領都各自實控自己的草原牧場人民以及奴隸。然后聽從單于召喚,集結族人,參與到單于和聯盟會議議定的行動計劃。單于自己也有地盤,一般來說,單于的實控地盤是最大的,實力最強的。

匈奴汗國的核心是軍事聯盟,大家一起出戰。戰后瓜分戰利品,然后各自解散回到部落。

道理很簡單,單一的部落都無法抗衡中原政權,只有形成聯盟才能凝集力量。

衛青首戰就打掉了匈奴各部落的重要領導。相當于G7首腦峰會的會議室挨了一發導彈。

第二戰:

西漢·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漢使驃騎將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過焉支山千馀里,擊匈奴,得胡首虜萬八千馀級,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霍去病這一戰更不得了,得胡首虜萬八千馀級,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又殺進匈奴的祭祀地點,殺了胡首虜萬八千人,連祭祀用的祭天金人都繳獲了。

霍去病這一戰打掉的匈奴首領的數量是衛青的十倍以上。

問:匈奴汗國的領導人還剩下多少?

歷史沒有詳述,但是我們可以分析,以匈奴的人口總數200萬人計算,大致上有領導人多少?

這個200萬人的數量,是從冒頓單于率兵40萬圍困劉邦于白登山算出來的。因為匈奴的士兵按照五口一卒構成,即五個人中有一個士兵。而這次冒頓單于親自帶隊,應該是傾巢而出。所以匈奴總人口在200萬人左右,超出也不會多出多少。

白登山一戰,冒頓單于之所以選擇和劉邦講和,就是不敢把這四十萬人賭上去。漢朝步兵當時已經跟上來了,強行一戰,風險巨大。

匈奴各部落大小不一,大的部落有幾十萬人,最小的部落也就幾千人。加在一塊,也就不過幾百個部落,核心領導層有個幾千萬把人,也就差不多了。

部落首領通常沒有什麼文官體系和軍事體系,都是一肩挑,講血統論,貴族階級。

結果衛霍兩戰,直接將匈奴汗國的領導層打掉,相當于摧毀了匈奴的組織機構。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比如說北約,冷戰時期的北約,和現在的北約是一回事嗎?

冷戰時期的北約領導人和現在的北約領導人,這是不能畫等號的。

現在俄羅斯光是炮彈生產數量就是北約的七倍。

蘇聯解體30多年,北約就迅速衰敗,內部分歧矛盾巨大,領導人的水平也急劇下降。

這還是在北約還沒有遭受過重大軍事打擊的情況下的表現。

而在滅匈戰爭期間,衛霍直接把匈奴汗國的領導人直接干沒了。

一旦組織機構的核心成員被消滅,再要組織起來,千難萬難。

因為這是突發性的滅頂之災,各個部落并沒有完成部落權力的繼承工作。

剩下來的匈奴貴族是先恢復北約,還是先搞內政,把首領選出來?

權力繼承是大事,往往會伴隨著陰謀詭計血腥殺戮,這不是一個短時間就可以搞定的事情。

匈奴首領被滅,馬上帶來的就是內亂。自己人先搞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和漢朝大軍對抗?

最強大的時候都沒有能力阻止漢軍的軍事行動,直接殺到匈奴腹地。

在各部落之間內亂興起時,自然更不是對手。

聯盟首腦被一鍋端, 內部陷入混亂,此后一蹶不振,這不是很正常嘛?

所以這場戰爭叫做滅匈戰爭,就是衛霍的戰功赫赫,把匈奴汗國給滅了。

聯盟瓦解后,散落的匈奴部落,就不足為慮了。

因為力量存在于組織系統中。沒有組織,再多的人有什麼用呢?

一盤散沙而已。

看歷史,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就在其中很短的字里行間中。

評論
分享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7/23
真正讓匈奴一蹶不振的原因是,漢武帝摧毀了匈奴人的經濟根基,奪走了匈奴人的生存資源。事實上,衡量一場戰爭帶來的影響,不僅僅只是軍事層面的傷亡數字,還有經濟、民生等各方面。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漢武帝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7/23
據說漢軍有一個非常齷齪的戰術,就是每年春天進攻匈奴。因為春天是動物交配的季節。而且經過一個冬天,牛羊都非常廋。于是匈奴在跑路的時候,大量牛羊在遷徙過程中會流產,導致大量牛羊死亡。這件事情極大地打擊了匈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4
2024/07/23
你信不信如果現在美國的11艘航母全被炸沉了,美國也會一蹶不振?即使美國的陸軍、空軍和導彈部隊還在?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7/23
在天朝是一蹶不振了,但在其他地方,匈奴王阿提拉拿著「上帝之鞭」狠狠地抽了歐洲人的屁股。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4/07/23
問題不成立……調轉馬頭向西去,人家非常的振,不信你去問問羅馬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7/23
漢武帝搞定匈奴問題,并不是全靠殺人;事實上,就算對于匈奴,十幾萬人也傷不了它的根本,要知道當年戰國時期李牧曾一戰斬首匈奴十萬,但只能暫時遏制住匈奴,沒過幾十年,匈奴又重新崛起了,而且很快稱霸了亞洲。匈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8
2024/07/23
實際上匈奴并不強大,反而很弱小,之所以匈奴給人一種非常強大的錯覺,主要是來自于主流媒體的宣傳,尤其是近年來將和親視為恥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7/23
你是看不見漢朝統治者不計代價在匈奴腹地建的長城和城池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7/23
看角度了,對漢來說確實是一蹶不振了,但是他們逼走了原來的東突厥,占領了亞歐大陸橋,原東突厥又繼續向西推進占領拜占廷,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東歐一帶,西突厥只好繼續向西,可以說漢匈之戰改變了整個亞歐大陸的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7/23
那可是十萬青壯年啊,就匈奴那個生產力,一頂帳篷里能出一兩個士兵就不錯了,十萬人后面是十萬個家庭,一家四五口人,那就是將近五十萬人大冬天喝西北風。匈奴全盛時也就百萬來人吧,一下子給你干沒二分之一的人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7/23
滅了匈奴騎兵主力奪了匈奴生產腹地搶了匈奴生產資料你說匈奴還怎麼玩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去了焉支山,我們放牧困難,生活貧困,婦女們因過著窮苦的日子都沒有好的容顏。失去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7/23
公元前90年3月,漢武帝發動了其在位時的最后一次漢匈之戰。李廣利統兵七萬從五原郡出發,向浚稽山方向進攻,商丘成統兵三萬從西河郡出發,向涿邪山方向進攻,馬通率四萬騎兵從酒泉郡出發,向天山方向進攻。最后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7/23
因為漢人占領了祁連山地區,看看當時匈奴人的歌謠就知道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無藩息,失我祁連山,讓我婦女無顏色。漢人占領了匈奴最核心的精華地帶,讓牧游民族的一直到現在都有深刻的記憶,現有歌曲九月講的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7/23
漢武帝時期,漢軍合計斬殺匈奴十余萬。這個數字,看起來「不過癮」,但已經超出了匈奴的承受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匈奴所損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7/23
匈奴那麼強大,漢武帝就殺了10多萬人,為何匈奴從此一蹶不振?十萬多萬人在草原民族那里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相當于人口總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7/23
這問題的各種回答真是辣眼睛,不知道匈奴哪里來的一蹶不振。連漢匈戰爭的基本事實都沒搞明白,眼里只有衛青霍去病的幾場勝仗,不知道這些勝仗之后漢武帝打了多少大敗仗,也不知道匈奴對漢軍騎兵的偷襲做了針對性措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7/23
匈奴并沒有一蹶不振,只是分裂成南北兩個部分。 南匈奴選擇內遷,他們不斷和漢民族融合,逐漸成為了中原大家庭的一員。 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7/23
你是不是對人口有什麼錯覺?東漢末年分三國的時候,蜀國全境不足100萬戶,大概也就500萬人,算上性別以及年齡,可以作為兵源的也就100萬左右。并且國家還需要大量勞動力從事農耕等活動。匈奴本身為游牧民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7/23
漢武帝好大喜功徒有虛名,真正解決匈奴問題的是漢宣帝,靠的是通商政策,而明朝死要面子不開個口子,結局大家都看到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7/23
第一、漢武帝不只殺了十幾萬匈奴人。1.漢武帝時期,漢軍對匈奴的斬首可能是十幾萬,但是殲敵不是。尤其是跟機動性強的草原民族作戰,很難斬首,更何況很多草原民族都有帶回亡者尸首的人繼承全部或部分亡者財產的習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