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不搞關系,不走人情,不跟領導來往,不討好同事”已經構成工作能力不強的表現。
這些因素已經對你的職業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通常認為,工作能力除了指專業知識的掌握能力外,還包括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換位思考的能力,互相尊重和謙虛謹慎的能力。
首先,工作能力過強,卓越的專業知識到位是獲得提拔重用的首要基礎。這里指的是頂尖的專業技術。因為單位里非你莫屬,你能給集體創造顯著價值,你是單位里的“唯一”,那麼,這無疑就是你在職場脫穎而出的關鍵。
比如,那些年,我遇見的楊工程師,是從事研發電纜方面的專家。搞外貿出口,都是由他與國外客戶通話,按要求接單。
他不但懂技術,還會一口流利的英語。在那個年代,精通英語的人不多,精通專業英語的人才更是稀少。記得那年,他大病了一場,接單的任務就旁落到銷售專員身上。僅過了兩周,外方就發函告知,聯系人非楊工莫屬,不然,業務就轉換給其他企業。
究其原因,是銷售專員的語言不過關,還需翻譯,一句話傳來傳去,往往一張訂單,需要幾天來回磨合。為此,還經常顯得不耐煩,得罪了甲方。那時沒有現在的電腦高科技,一切都靠越洋電話解決。
楊工急得顧不上恢復身體,匆匆到場,立馬頂上,才挽回了破敗的局面。這一堅守,楊工整整堅持了二十年,盡管后來通訊發達了,可以電子郵件解決問題了,但是楊工對于緊急情況處理,特殊要求的解決方案,都會電話里記下,當場承諾,第一時間發到生產車間,加班加點按時完成任務。
楊工最不容易的是:二十多年來,他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
客戶在北半球,時差整整12個小時。也就是當甲方下午三點拎起電話過問產品質量和提出要求時,恰恰是國內深夜時分。多少年來,楊工已經讓工作改變了自己的作息時間。每當深夜三點左右,他就會按時起床,保持頭腦清醒,接完眾多甲方廠家的電話,他會記錄在案,等上班時分發到各廠,安排生產;對于他們的埋怨,追責,甚至不耐煩,始終好言相勸,理性對待,做好解釋,承認不足,允諾整改,維護好公司的利益和整體形象。
一路走來,公司靠著一單單外貿訂單,逐漸從小型加工廠成長為外貿公司。
老楊已逐漸老去,但公司不忘當初創業的艱難,仍聘他為總師,單辟了一間朝陽的辦公室,沙發等設施一應俱全,每天不必坐班,有事電話請教。
節假日參加聚會的時候,順便來坐坐。
并且承諾楊工的養老以及老伴的一切,都由公司承擔,包括前兩天剛剛舉辦的七十五歲生日宴會。
我寫這個故事,是想要說明,從楊工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他過人的專業技術,優秀的外語會話能力,還了解了他擅長對外溝通,體貼甲方,在溫柔細語中,在犧牲自己睡眠的條件下,穩穩拿下了長達數十年的訂單,救活,擴張了企業,幫助員工和他們的家庭度過了難忘的職業生涯。
在職場中,像楊工這樣的員工會主動向領導請示工作任務,提前做好規劃和準備。他們會積極與同事溝通協作,共同解決問題。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主動尋求幫助,而不是坐等上級指示。這種積極主動的態度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能贏得領導和同事的信任與尊重。
所以,在職場中,“不搞關系,不走人情,不跟領導來往,不討好同事”往往得不到提升,不能算作是工作能力強的員工。只有把同事間關系融洽了,尊重領導,幫助同事互動合作,分工不分家,成為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保持開放的心態和持續的努力,才能躋身提拔的通道,得到重用的可能性也將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