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38歲了,學歷低,家庭經濟出身差。但是她命好,認識了當年沒什麼社會閱歷又死犟的我。沒錯,她是我正經談的第一個,她也是第一次,我家經濟條件挺好,當然,也是在三線城市里相對來說。(到現在我都耿耿于懷,她連小學5年級的東西都教不了,讀個語文一分鐘有時能錯三個音調,我都不敢讓她帶著閱讀。數英就別提了,必須是我來教。)
既然結婚了,尤其生了孩子了,就是一家人。可她卻說“給你家生了孩子如何如何”,當年她說這話簡直有病,潛意識里就沒有把我家當成她家。還有,我們婚后沒三年,她就有好幾位朋友同事離婚了,也許影響了她?
婚后,我爸給我房子首付,我們每月還貸。又拿出錢給她開個店,不求掙來富貴,但求進步,既不脫離社會,又能賺錢養家。
店開了十幾年,沒見起色,也不至于倒閉,占用著七八十萬資金,近幾年每年只能掙個十二三萬塊,今年似有生意變差的趨勢。她的同行有的能賺她十幾倍的,那日子過的真叫不一樣,成就感肯定是滿滿的。實踐證明,人與人差別真得大。各方面綜合水平不同,造就了同行業的人拿到的結果不同。
我父親奮斗一生,掙了不少錢。他為后代生存計,跟我商量后,送給兒媳一套價值三百多萬的商鋪。房產證雖在她名下單獨所有,但是約法一章:每年的房租歸我父親。倘若兒媳自己想用此商鋪經營,公婆尚在時,月租仍須照行情付;將來老人駕鶴西游,財產就是她的了,也就不需要交租了。說是交租,其實是給家庭攢著了,因為老爺子每年分到的錢相當可觀,花不完。房租十三萬,真就是個數字進到了老爺子賬戶里而已。
我老婆摸不著虛實,但只是知道老爺子常常出手闊綽。
我對老婆講“房租付給誰都是付,我覺得沒問題”。她的一位優秀的同行(人家愿意帶她,分享了許多資源給她,可稱老師)對她講:“應該付給你公公房租,因為那鋪子不是你創造的財產。哪怕將來你不付租了,這也算你的經營成本”。她接受了這個觀點,但我隱隱又感覺她不是太情愿,因為她常常把收到的房租用來還信用卡(倒是真方便吶),然后我就自己轉給父親房租。
夜已深,改日待更。
………………………………分割線………………………………今天我豐富一點內容,也統一回復幾個問題。
她那十二三萬,扣了庫存與隱形資金成本,就沒那麼多了。她沒有記賬、算賬的習慣,我必須經常過問店面情況,及時把握經營狀態。
她的營業款積累較多的時候,我就買理財,那些事兒她不懂也不學,從來不問錢去哪里了。她平時的消費,都是刷信用卡和花唄,錢足夠就自己還,不夠就找我轉賬。絕大部分錢都是我掌握著,她壓根不操心。并不是我追求財權獨攬,是她根本就不想管。
她不算物質,但也對買新款手機、衣服、黃金首飾這類有要求。我家有不成文的家規,她信用卡額度再大,手里營業款再多,也絕不能隨意花五千塊買任何單個的東西,甚至再少點也不行,必須先商量。唯一一次偷著買了個上萬的玉佩,那是2018年,我還有貸款呢,我把她好一個罵,后來沒有再犯了。她后來沒有提出過份的要求,買幾樣黃金倒可以接受,就權當買理財了唄。不過,我建議她少戴(除了玉),有啥好顯擺的,反正你有就行了。
有不少事情,我跟她不同頻,看待事情的思想深度也有大不同,常有無法深入溝通的情況。這不僅僅是讀書多少的問題。
舉幾個小事兒啊:1.我看個歷史劇(拍得好的真不多),正津津有味呢,她不了解那段歷史(就算略略知道,也僅是膚淺聽過名兒而已),就無從談起,她不說話倒沒事兒,突然說一句“那不是誰誰誰嘛(演員名字)”,讓我感到多少有點敗興,結果惹得她吼我“看不上我就離!”2.店里幾年的老庫存,該扔的東西,她不扔就算了,竟然拿出來白送客戶(天吶,你當這是你家村里的窮親戚呢),客戶當然不要。這思想,不忍直視。3.店里有些亂,賬目也有段時間落下沒記了,我催她快干,不干還繼續催,她情緒一上來,也吼“看不上我,就找個好的,我就這樣,不行就關門不干了!”到如今,我也習慣了,不像以前那麼生氣了,以前是真氣。
有網友說,“婚前你就知道她什麼樣兒,現在出來嫌棄,沒道理…………”。唉,我那會兒犟啊,認知水平不夠,聽不進去忠言勸戒,幻想著帶一帶就能改變一個人,她也表示一副愿意學的態度,可是現實情況打臉,證明那些想法都是蠢的。我付出了真不少,給她買關于經營的書、指導她靠近優秀的同行學習交往、支持她外出學習聽課選品,結果呢,那進步的速度呀,比牛拉車還慢,那執行力啊,就似微風拂面。放著大好的機會不珍惜,天時地利人和都占著(38歲,有本錢、有店面、有老師帶),卻出一副慢騰騰、沒壓力沒動力的狀態。
……………………………分割線………………………………
網絡好,現實里不能說的,網上可以。我本不想多說我自己的情況,但一部分網友老提(提的也不無道理)。
社會階層、性別、年齡、經歷、受教育程度、性格各有不同,我可能會被噴、被嘲笑,也無法避免。
十年前我賺錢少,近六七年成長快了好些。與賺錢多的人是沒法比的,而比普通人又過得舒服得多,反正能在普通小城市里過得相對挺好,不買奢侈品(也消費不起),正常消費不需要算計,需要什麼就買什麼,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不至于很糾結學費。孩子放假了,我帶著一家短期旅游三四回,吃住普通酒店,慢騰騰體驗一些好玩的,也不用急著趕,普通人的快樂大約不過如此吧。我知道,這差得遠,我也是微微見過較富的人什麼樣的。我覺著人的成長不能光看錢,成長首先是思想的成長,雖然是主要以結果為檢驗標準。
有些人問外貌,我懂。我有點外貌協會,老婆算中上,就是在一般人堆里略有點出眾但又不鶴立雞群的感覺。
去傍晚的大學校門口散散步就知道,這外貌的人并不鮮見。我也不算占她便宜,我身材比較標準,買衣服時,有的導購員真的會多看兩眼,不過這都沒什麼卵用,當年本來我也算一副好牌來著,被我隨便把牌出掉了,小時候自卑惹得,原因不講了。
…………………………………分割線……………………………
有的網友說我算計她,還有的說她沒有消費自由,還有的說我一直嫌棄她,我挺無語的。
真算計她,就不會同意把商鋪放她名下,這有多危險,想想就知道;夫妻雙方共同生活經營,網友教教我怎麼算計?她吃穿什麼,都自己去買,信用卡掃碼;旅游每回都帶她,不惜關店,而且每回都基本我開車,讓她睡覺。總之,我糾結的點在于對現狀不滿,想尋求方法。而不是想怎麼樣干凈利落離了換新的,這世界上沒有比她更愛我的其他非血緣異性了。
以前她不是風華絕代,現在也沒人老珠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