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第一反應就是旅游=浪費錢,那說明父母自身的認識水平具有局限性。至于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認識局限,則可能來自以下幾方面:
1、精神世界狹窄枯竭。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年輕人之所以心向遠方愛自由少羈絆,是因為他們出生和成長再物質相對豐富的和平年代,即使是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年輕人通過媒體、網絡也是從小就獲得了豐富的視角和大量泛娛樂的信息,而他們的父母則不同,可能從出生就一直掙扎在生存線上,當一個人經歷一段漫長的睜開眼就要為一家人的生計奔波的麻木困苦后,很難從那種對未來的憂慮中掙脫出來,即使子女已經長大成人,也習慣了像倉鼠一樣囤積生存物資,任何與生存無關的事物和消費,對他們來講都是打破底線的奢侈,這是最難以轉變也最可悲可嘆的一種情況,不由讓人想到《藥》
2、思維固執,只認同自己。這樣的父母覺得旅游浪費可能是因為“志不在此”,可能喜歡美食,覺得花在吃上的錢才是物有所值,旅行都用在交通住宿上就屬于浪費;也可能,正在攢錢等待實現什麼愿望,旅行的計劃和現實目標存在沖突。
同時,也說明固化的思維方式無法接受一切陌生的事物。這在發展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中也不免犧牲了很多體驗干,走這一遭的人生不免留有遺憾。
3、缺少對子女的愛和憧憬。這樣的父母多少都沾一點自私,認為子女將錢用在自己的享受上是大大的不孝。
當然這種情況其實是很少很少的,如果有人不行遇到了,希望你和原生家庭可以保持距離,不要被過度消耗。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自己自己去旅行怎麼都行,帶上父母一起去就成了浪費,典型的掃興爸媽,這種情況就靠長期的斗爭看能不能東風壓倒西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