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一個不離婚是為了孩子的女人,她有兩個孩子,第一胎是個女孩,聰明伶俐漂亮可愛;第二胎是男孩卻不盡人意,男孩被確診為腦癱。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她男人在外面開始找女人,賭博吸毒,還經常家暴她。人家要和她離婚,她為了孩子堅決不離……
她給我講述自己這些不幸的時候孩子已經大了,女兒大學畢業后留校工作,家雖然離得近卻很少回家。腦癱兒子已經成人,平時還算是穩定。丈夫生意不好了,她不得不出去打些零工,丈夫賭輸就會向她要錢,她不給就打她。我就勸她離婚,她說離了兒子怎麼辦?我在這方面還是有點路子的,便決定幫她給兒子尋找一家福利院。找好后她卻不愿意了,她說;孩子在那里,肯定沒有我照顧的好……
我說,放心吧,那是國家辦的福利院,肯定不會虐待孩子。
她說,我已經習慣了,看不到孩子,我會很傷心的,還是算了吧。
我只好說,那你就愿意讓他繼續家暴下去?
她說,其實,他也不是沒一點好,有他在外人就不敢欺負我。
我無言以對。突然想起了心理學中的“塞利格曼效應”揭示了一個現象,即個體在長時間面對無法控制的情況時,可能會逐漸喪失應對的動力和信心。
那些為了孩子不離婚的人,大多都是無法控制自己生活的人,開始確實是為了孩子,但是時間長了就沒有了信心和動力,習慣了目前這種生活,不再想著改變了。逢人就說自己是為了孩子才不離婚,其實是在維護自己可憐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