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期,我們學校都會統計班里的重點學生,旨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重點留意,多加輔導。
重點學生是指:
雖然我認為,單親家庭不應該籠統地跟另兩類放在一起。但上頭都這麼規定,表明:
在傳統觀念里,單親不利于孩子成長。
出身自這些家庭,出現問題的概率會更大。
大家假定,經濟尚可、生活和諧、性格穩定的兩個人不會離婚。那麼沒離婚的人,大體也都符合這些條件。這樣的環境下,孩子也會活得比較幸福。
沒人去想這種邏輯對不對,畢竟有時候大家聽的是一出身邊人的好戲,是一種對比出的優越。
很多時候,很多人在內,嘴里說著一視同仁,潛意識里還是對離異家庭出來的孩子,存在某些偏見。
比如,小孩會不自覺地可憐爸媽離異的同學,吵架時會罵他“你媽跑了”“你沒爸爸”;
盡管,這個離異家庭的小孩很有可能比父母雙全的他們,家里更有錢,父母更有地位。
比如,同樣的沒寫作業,雙親家庭的小孩會被認為是自己的懶惰導致,而單親家庭的小孩會得到簡單的一句概括:“他爸媽離婚了……”,周圍人一副秒懂不語的表情。
好像單親家庭,就應該沒人會管孩子似的。
出自單親家庭,性格就應該乖張不服似的。
人們把雙親家庭里出現的問題歸結為多種原因,而把單親家庭里出現的問題統統歸結為———離婚。
個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
為了對抗傳統觀念、社會偏見,你必須要有異常強大的內心、牢不可催的后盾,或者無比雄厚的資金。
很多家庭,或者說很多小孩,一個也沒有。
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盡量保持原狀不變。
我學校有好幾個離婚了的老師。大部分都要了孩子的撫養權,有的再婚了,有的沒有。
有一個最讓我唏噓。
大家都說她談戀愛時上頭了。所有人都知道她那個對象是下三濫,她非不聽勸。
結婚這件事,最忌諱著急。尤其女孩,唉。
那個男的跟她是三婚,而她是初婚。她說她就想找個男的生孩子,不想再折騰了。
那人能說會道十分瀟灑,工作不錯知道哄人。
結婚后,生了個女兒。
后來,女的親媽病了,癱了,親爸一急,得病死了。
男的果斷要求離婚,孩子也不要。
他是個頂瀟灑的人,不會為任何人付出,也不會讓任何人拖累自己。前任生的兒子也沒要。女人沒了再找,孩子沒了再生就是。
女的一看男的這樣,自己忙里忙外心力交瘁,他在外面沾花惹草花天酒地,離就離吧。
現在的她,孩子在我們學校讀書,她自己照顧孩子,花錢請保姆照顧媽媽。學校給她減輕負擔,讓她教輕松的副科,沒課就可以回家照顧媽媽。
我想,離婚這件事,她應該不后悔。
否則,現在不光要照顧孩子照顧媽媽,還得騰出精力跟他那個瀟灑老公慪氣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