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seriously,超市里一只烤雞全腿,也就10塊錢吧……
雞腿是什麼珍稀食品,還需要讓來讓去?還需要因為雞只有兩條腿,所以二腿殺三孩?
我們家是從來沒有“雞腿是需要留給孩子吃”的這樣的規矩的。在我眼里,雞胸根本就不是食物,而雞身上剩下的部位好吃程度都差的不多,雞腿有什麼特別的。
反倒是我們家有“海參是留給爸爸吃的”這樣的規矩……所以我小時候還變著花樣偷過海參吃。
那些我們三口人都愛吃的菜,排骨啊,豬蹄啊,豬下水啊,血腸啊,雞腿雞翅啊,酸菜啊,黃瓜錢,新蒜,海虹,海蠣子,西瓜,橙子,草莓……什麼的,就,多買一點就好了呀!有必要誰非得苦著自己讓著誰麼?
其次,我覺得,比如哪個孩子愛吃什麼就多給他留一份,這其實是很正常的表達愛意的方式呀。
為什麼要把正常的愛意變成年幼孩子獨享的特權呢?
我特別愛吃的東西,比如,荔枝,上次回家我媽直接買了三斤都給我了。我爸更愛吃甜瓜和油桃,我媽更愛吃芒果。
記得別人愛吃什麼,然后買一份或者留一份給ta,這是一件特別能有效表達愛意的事情啊。怎麼能讓它成為“因為你小所以才讓著你”這樣一件污遭的破事呢?
我長大了以后,也會記得我爸愛吃榴蓮酥(這個我也愛吃),我媽愛吃抹茶紅豆的冰淇淋(我真的是一口紅豆都不吃),看到都會想著給他們買一份。我跟大學的閨蜜見面會給她帶一份她喜歡的炸雞,跟師姐一起吃火鍋會記得點兩份我倆都愛吃的酸菜和一份她愛吃的茼蒿,去便利店會想著給愛吃果凍的同事帶一份……這是一份善意呀!
三個孩子若都愛吃雞腿,大不了再買只雞。
若各有各的喜歡,正好可以借機教給孩子,“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愛吃這個,這個給ta留著。”
什麼?您說我何不食肉糜?您說雞腿十塊錢一只太貴了,您的家庭條件消費不起?
那您是哪來的勇氣生了三個孩子的呢???
當然,道理我都懂,窮日子也有窮日子的過法。如果真的就全家就吃得起一只雞腿了的話……
看過《一個都不能少》麼?(沒看過可以看一下,好片子),里面有個,全班同學喝一聽可樂的情節。可以效仿一下。
家里都這條件了,就誰也別惦記著吃完整的雞腿了。在這種情況下,雞長幾條腿都跟你們沒關系,一只雞就是長八十條腿,你們不也買不起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