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 又是德善沒得吃嗦?
西吧~怎麼能這樣?
呀~為什麼非要買一只雞!一只雞不能炒宮爆雞丁嗎?不能做成小雞燉蘑菇嗎?
不能做成大盤雞嗎?不能做成黃燜雞嗎?
啊西吧!
三杯雞不好吃嗎?咖喱雞不好吃嗎啊?
口水雞,手撕雞,照燒雞,不香嗎?
韓劇1988中,德善就是那個沒吃雞腿的人。韓國人不懂美食,做雞,我是專業的。
當時分雞腿時,父親和德善的眼神絕了。
當然,除了雞腿,劇中還出現了兩個雞蛋的情況德善沒得吃的早晨。
阿西吧,編劇肯定是個嚴謹的營養學家,雞蛋一定要吃完整的才行,一定不能混一起炒。
呀! 又是德善沒得吃嗦?
我家皮皮和球球是雙胞胎,我二哥家也是雙胞胎,一個人偏心是正常的,畢竟心臟本就是偏的。
人都是感性的,很難做到絕對的理性。
而有了偏心的評判標準就不再是標準了,成績、愛吃不愛吃、聽話不聽話等等都是不公平的標準。
大人只能抓主要矛盾,大體上公平公正,某些細節上的不公,通過其他地方或者方法來彌補。
與其制定標準去分配,不如家長放手, 培養孩子學會分享。
比如民國3兄弟,互相分享食物。
關心父母,為他人著想。
這是很好的家庭教養方式。
而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同胞競爭這個詞看得越來越多,為什麼老大一定要讓著小的呢?
記得人民日報之前有報道一篇文章,近來越多家庭出現了同胞競爭障礙[1]。因多年的獨生政策,讓很多孩子都適應了獨苗的生活,所以不適應和兄弟姐妹們一起生活,多了個小弟弟后,凡事都要讓著,感覺自己不被愛了,
尤其還有很多鄰居朋友喜歡開玩笑:你有小弟弟拉,你媽媽就不愛你了,不要你了。
真是很頭疼啊。
有一說一,球球這張是不是有點像民國?
關于家庭中長幼之間相處,其實在古代就有說法,只是現在這塊教育內容比較薄弱。
那就是孝悌文化:倡行孝悌的是堯舜,發揚光大的是周文王,將孝悌系統化理論化的是孔子,傳揚孝悌之道的是曾子。
之前關于多胎間關系應該怎樣的回答,放這里也適合,長幼之間,年幼的要孝敬和尊重長者,長者要照顧和尊重幼者。
這種互相友愛、尊重的關系,不僅讓家里的人際關系更和睦,進而擴大到社會當中,也讓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關心、互相關愛、互相幫助,更有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結論:最大的孩子不是非要讓著小的的。
當然,如果問我,假如我是三個小孩之一怎麼辦,我選擇吃翅膀。
寫回答中間恰了午飯,行文有間斷,望理解。
別忘關注➕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