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多數人對自己的一輩子,是沒有任何概念的。
一個人一輩子有多長,根據最新的數據,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了78.6歲
我們以80年計算。
房貸30年,也就是37.5%的壽命。
真的嘛??
房貸30年,某種程度,就真的是一輩子
一般認為90后的高等教育率超過35%,00后的高等教育率超過了50%
孩提和上學的階段,這個階段對社會的認知是淺薄的,大量的時間用于玩耍,觀察身邊和學習,我們假設這個人順利的讀完本科/大專,22歲畢業。此刻,基本認為是他社會意義上活著的起點。
80-22,還剩58年。
以此計算,30年,已經占了人生長度的一半以上了。
由于貸款償還需要有穩定且不低的收入,我們還要估算能賺錢的年齡,根據日本的經驗來看,我們假定這個數字是70歲,再往后由于身體機能退化,和社會接觸變少,基本也處于社會狀態的死亡了,這個表述有點極端,大致理解一下意思就行。
日本老年人繼續工作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養老金不足以維持生活、少子化導致的勞動力短缺、以及個人希望保持活躍和社交等。根據統計,2021年,日本65歲以上的就業人口達到了909萬人,這是連續第18年增加,并且65歲至69歲人群中有一半以上仍在工作。這表明,在日本,70歲退休逐漸成為常態,而一些老年人甚至可能工作到更老的年齡。
那從工作開始,到工作結束,一共多少年,48年。
30/48=62.5%
如果按照研究生畢業,65歲退休計算,還貸的周期要超過你整個社會生命的70%以上。
而且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的收入必須是連續穩定/不斷增長的。
這可能嗎?!
我覺得經過這兩年,大家都不認為升職加薪是一定的了。升職加薪的依靠不是你的能力,而是市場的需求,當有效需求消失的時候,你多優秀,都沒用。
而且大都數人辦理房貸都是30歲左右,30年的房貸會給你一個錯覺:
30年這不一眨眼過來了嘛,現在我踏入社會,意氣風發,30年,很快就會過去的。
這個認知的誤區是,前22年,你在上學,在玩耍,你根本不明白社會的險惡,剛上班前5年,你滿腦子都是努力鍛煉自己,吃苦耐勞,早日成長,你還在學習。
也就是說,大概率,當你辦貸款的時候,對這個社會而言,你還只是一個兩三歲的孩子。
你憑借3年的社會經驗,判斷30年的貸款還得輕輕松松。
你知道30年能發生多大變化嗎?
15年前,回想一下2010年的生活,你口袋里裝著紙幣,硬幣,拿著卡頓的安卓手機,諾基亞的最后一舞,給女朋友發的是短信,不是人人都用得起流量,人人都裝微信的,那時候微信還是約PAO用的,你拿著樓下炒面店發的小串單,給老板打電話,叫老板送外賣。
25年前,1998年,福利分房正式停止,地產大潮拉開了序幕。
55年前,1967年,中國最后一位皇帝逝世。
75年前,1945年,中國還是舊中國,溥儀還在滿洲國做皇帝。
從下跪磕頭叫皇帝,到用上iPhone,消滅紙幣,用手機免費看女人直播扭屁股。
只用了2個30年。
所以回過頭再來看這個游戲,30年貸款,究竟要有什麼前提。
這個賭局,得賭你的工資收入穩定整整30年,你的收入增長30年,你持續工作30年,你30年不會生大病,家人不會生大病,你不會出意外,家人不會出意外。
這是個多大的賭局,all in show hand的時候,想過???
30年,6個錢包,什麼概念,想過???
30年,是你大半輩子,兄弟。
至于為什麼,無非是貪婪罷了,你的,父母的,女友的,對財產的貪婪。
“剛需”、“成功”、“租房低人一等”。
雖然是社會灌輸的,但是是你被利益沖昏頭腦去相信的。
只能說,交了學費,才能長進。
只是這學費,多了些,痛了些罷了。
另外,在最后,我們思考一個簡單的問題,買房究竟能不能省房租????
答案是不能,如果我沒房,我要找人租房,如果我買房不住,我可以租給別人收取房租。
但為什麼我自己住我買的房子,房租就憑空消失了???
答案是沒有消失,我把房租,交給了我自己。
因為他只看到了省下的房租,沒看到買房的錢本身就可以產生收益。
所以你買房,并沒有省下一分房租,創造任何額外收益,而是抵消了房款帶來的資本收益,更別說,大部分資本,還是你高息借來的。
再結合我國低到離譜的租售比,哪怕房價僅僅是維持不變,買房,究竟是賺錢,還是虧錢?????
很多人一看我的標簽是地產從業人員,就要噴我中介懂個蛋,本人頭部房企工程運營條線深耕十載,也在一線城市地產市場有交易經歷,做大A韭菜年份也不短,自認為還有有資格來說這些話。你想問我哪里適合投資,我不能回答你,如果你對房產賣不賣買不買有猶豫,我可以給你做點心理按摩,可以請我喝杯咖啡,支持一下我的賽博乞討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