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有五個孩子,我爸爸是老大。
奶奶歲數大了,幾個叔叔都不太想管,我爸爸呢,就三天兩頭的往奶奶家跑,送東西,做飯什麼的。
有一次我就問爸爸,叔叔們都不管,就你管,會不會感覺到不公平?
結果我爸說,“如果都不管,倒霉的就是我娘。我吃點虧怕什麼,我娘少受點罪。如果我也不管,那麼,這件事對我來說看起來公平了,那對你奶奶來說,公平嗎?如果我娘得不到很好的照顧,我心里能舒服嗎?”
在這里不想繼續贊美我爸三觀有多正,或者散布什麼圣母白蓮花思想~只是想說,我發現關于公平問題,我從來沒想過從我爸爸的這個角度去切入進行思考過。
好了回到雞腿的事情上來,一只雞只有兩條腿,是不是老大總吃不到?
顯然不可以這樣啊!對老大不公平。
那麼我們把這個問題換成:
看到有人回答,現在物質這麼豐富了,雞腿是什麼珍貴的東西嗎?再買一根不就得了?
問題是,引入第三條腿,真的就能解決公平問題了嗎?
第三條腿,不是來自同一只雞的,萬一買的比這兩只大了,或者小了呢?
還有像有其它答主說的,大寶本來就吃得多,即使分到了和小寶一樣大的雞腿,對大寶來說公平嗎?
其實這個方案的本質就是:
這是一種對“絕對公平”的追求。
我并不贊同這種追求。
是的之于雞腿,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大不了去買上一大堆,還是三的倍數,還要個個一樣大,這至少還是可以做到的。那麼如果是其它你能力范圍之外的東西呢?
反過來講,就是只有兩條雞腿,分給三個孩子,就不存在相對公平的解決方案了嗎?
剁碎了分行不行?
輪流,每次都有一個孩子分不到行不行?
每人咬一口行不行?
問下有沒有不想吃不愛吃的孩子,邀請其主放棄行不行?
更加延伸的,如果你認為雞腿是好的,那麼引導孩子們頭腦風暴一下,讓他們自己來出方案來分行不行?還有,為什麼要讓孩子們覺得只有他們“配”分得雞腿呢?引導他們考慮下如果孩子們公平的分了,對大人來說公平嗎?啟發讓他們想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是“配”吃雞腿的,行不行?
你們看,并沒有絕對正確,或者錯誤的處理方法,每一次的分配方案都可以不同,每一種分配方案里,都可以藏著你希望孩子們學到的美好功課。
我家老二,特別care“要大的”這件事。兩塊水果,他要挑大的,同杯飲料,他要挑多的。而老大,從來沒有這個心眼,也不在乎。所以老大每次都是欣然去拿小的,他不覺得有任何不公平。而老二一旦趕上一次小的,就會大呼不公平。
我認為當媽起碼應該意識到,這倆娃,他們需要學到的功課是不一樣的。
做法層面上,就很靈活了。我有時候會順水推舟的,讓他們自己分;有時候會故意把大的分給哥哥,挫一挫老二,并引導他為他人著想;有時候就會引導下老大,該爭的時候,還是要爭一爭的。
那麼處理原則是什麼呢?
在孩子們成家之后,父母總想多扶持照顧一下過的差一些的孩子,甚至有拎不清的,會挖了條件好的孩子家的墻角,補條件差的孩子家。這種情況真的是不少見。
而如果孩子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絕對的公平,就會心里不是滋味,認為家長并沒有一碗水端平。多少家庭矛盾,人家悲劇,都是這樣產生的。
誰錯了?都有錯,但站在各自的角度出發,又都可以理解。
試想,如果是條件好的孩子,在界限范圍內主動幫扶弱的孩子,而不是由父母出面來偷偷傾斜天平,家庭氣氛是不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呢?
一個娘胎里出來的,吃一鍋飯長大的,彼此之間要公平,也要相互照顧和體恤、扶持,這才是手足。
而這個度,要看家長教育的智慧。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公平的,更不存在絕對的公平。找機會讓孩子適當的體驗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不一定是件壞事。
讓孩子感知到,公平是美好的,又適當的了解到,不公平是客觀存在的,相信將來他們面對真實的世界時,更能夠泰然處之,游刃有余。
文|悅木I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