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以后有了孩子,如果婚姻不滿意,不是誰都能拍案而起,當斷則斷。
孩子小的時候,你走了孩子可憐,帶著孩子也不好過。孩子大了你步入中老年,更不好走,年齡越大越感覺家庭的重要,越深知婚外并非光明一片。
像文中所描述的:“婚姻不幸,每天像祥林嫂一樣訴說著自己婚姻的不幸,夫妻兩人已經離心離德,但她堅持說為了孩子有個完整的家,繼續著這段婚姻,可是孩子卻因為兩人的頻繁爭吵和指責后,選擇遠離家庭,出國學習。”
孩子能出國學習,說明這個家庭經濟條件是優渥的,普通人的收入有幾個能供孩子出國?
女人不傻啊!誰愿意離開?韶華已逝,離開家庭到哪里去?她是為了孩子7分,為了自己3分。
難道開著房車去旅游,做直播賺流量賺錢?首先你得有健康的身體、有披荊斬棘的魄力,其次有一定的經濟條件。
可能有了錢來去自如,沒有錢半路生病或遇到不測,還得家人萬里迢迢去接你。
如果家庭不是水深火熱,不離婚也在情理之中。
楊絳先生曾說:“聰明的女人,寧可守著無愛的婚姻也不會離婚。因為她知道至少原配對孩子是真心的。結過婚的女人,其實和誰過都一樣。”
有些女人覺得自己為這個家庭付出了青春年華,雖然整天和對方吵吵鬧鬧,在外面給別人絮絮叨叨訴說,但真要離開丈夫,心里會有一種空蕩蕩的感覺,自己可能也不知道是出于某種難以舍棄的情感,還是想著出去了不容易找到工作,更難找到合適的另一半,權衡利弊后“又縮回了這個小家”。
有的也是不愿把苦心經營的家庭讓給別的女人,堅持守著婚姻,相信自己給孩子的“壓力”是暫時的,別的女人給孩子的冷漠卻是長久的。
在離與不離方面,很多時候也不是“愛”和“綁架”那樣非黑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