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那麼強大,漢武帝就殺了10多萬人,為何匈奴從此一蹶不振?
查看全部 148 個回答
回答1
2024/09/03

美國為什麼能從北美洲十三個殖民據點擴展為五十一個州的超級大國呢?

經營戰爭,這是美國保持霸權長盛不衰的核心競爭力。

過去三十年,美國一直都在進行反恐戰爭,從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一路擴展到對抗俄羅斯的烏克蘭,每一階段的美國主導的戰爭都是全面的較量。

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發動對主權國家的入侵:

第一階段是顏色革命,煽動入侵目標國的反對派來讓目標國政治經濟陷入混亂。

第二階段是武裝入侵,美國拉著盟友軍隊支持目標國反對派武裝發動政變。

第三階段是戰后重建,美國主導目標國的政府和經濟重建,輸出美國文化和資本。

美國經營戰爭的成功讓其不會因好戰而衰落,反而是用戰爭化解美國國內許多無法內循環的矛盾,一場成功的戰爭經營能夠為美國經濟建立新的增長點。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

我們來溯源千年前的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略反攻五次戰役:

第一階段漢武帝的戰略意圖是奪回河西和山陰等戰略要地來鞏固長安防線,以此阻擋匈奴頻繁南下的通道。

第二階段漢武帝在漠南和漠北發動戰略反攻,以徹底的消滅匈奴主力,與此同時將其王庭趕入人跡罕至的西伯利亞地區。

第三階段漢武帝在收復的地區設立郡縣和移民實邊,并且暢通商貿來讓絲綢之路溝通亞歐大陸東西方。

經營戰爭,這一塊漢武帝的歷史經驗早于美國千年。

兩者存在不同是,美國是為了經濟殖民和政治擴張而發動入侵戰爭,而漢武帝是為了抵御入侵和捍衛國家安全利益,這樣一攻一守之間展示東西方世界觀的差異。

漢武帝為了戰略反攻準備三十年,他以長安為軍事和政治中心而戰略規劃了層次豐富的戰術方向,按照不同階段的戰略目標而科學配置了衛青和霍去病等不同的戰術機制,我們可以看到在阻卻匈奴南下的戰略對峙階段,衛青擅長的大兵團迂回包圍和分割瓦解戰術發揮巨大作用。

而在漢武帝戰略進攻階段,霍去病等年輕將領們的輕騎兵兵團“斬首行動”式的特種作戰有效落實戰略威懾目的。

匈奴在應對來自漢朝的政治和軍事及經濟組合式的戰略進攻面前顯得慌亂,正在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匈奴雖然有了中央集權的模式,但是松散的部落聯合仍是主流,這給了漢朝在政治上分化和軍事上分割包圍各個擊破提供了社會現實條件。

漢武帝對匈奴發動的五次大規模的戰役徹底消滅匈奴主力軍團,并且將匈奴趕到荒無人煙地區讓其喪失了人口恢復和重建經濟的能力。在漢王朝的軍事戰略威懾和政治懷柔及經濟殖民下,匈奴逐漸分化成若干勢力,后來成為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的一個元素。

評論
分享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7/23
真正讓匈奴一蹶不振的原因是,漢武帝摧毀了匈奴人的經濟根基,奪走了匈奴人的生存資源。事實上,衡量一場戰爭帶來的影響,不僅僅只是軍事層面的傷亡數字,還有經濟、民生等各方面。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漢武帝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7/23
俗話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後來又發展出「斬首行動」。通過精準打擊,首先消滅對方的首腦和首腦機關,徹底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看待西漢滅匈戰爭,最關鍵就是兩處。第一戰,也是衛青的首戰,即龍城之戰。消滅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4
2024/07/23
據說漢軍有一個非常齷齪的戰術,就是每年春天進攻匈奴。因為春天是動物交配的季節。而且經過一個冬天,牛羊都非常廋。于是匈奴在跑路的時候,大量牛羊在遷徙過程中會流產,導致大量牛羊死亡。這件事情極大地打擊了匈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7/23
你信不信如果現在美國的11艘航母全被炸沉了,美國也會一蹶不振?即使美國的陸軍、空軍和導彈部隊還在?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4/07/23
在天朝是一蹶不振了,但在其他地方,匈奴王阿提拉拿著「上帝之鞭」狠狠地抽了歐洲人的屁股。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7/23
問題不成立……調轉馬頭向西去,人家非常的振,不信你去問問羅馬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8
2024/07/23
漢武帝搞定匈奴問題,并不是全靠殺人;事實上,就算對于匈奴,十幾萬人也傷不了它的根本,要知道當年戰國時期李牧曾一戰斬首匈奴十萬,但只能暫時遏制住匈奴,沒過幾十年,匈奴又重新崛起了,而且很快稱霸了亞洲。匈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7/23
實際上匈奴并不強大,反而很弱小,之所以匈奴給人一種非常強大的錯覺,主要是來自于主流媒體的宣傳,尤其是近年來將和親視為恥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7/23
你是看不見漢朝統治者不計代價在匈奴腹地建的長城和城池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7/23
看角度了,對漢來說確實是一蹶不振了,但是他們逼走了原來的東突厥,占領了亞歐大陸橋,原東突厥又繼續向西推進占領拜占廷,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東歐一帶,西突厥只好繼續向西,可以說漢匈之戰改變了整個亞歐大陸的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7/23
那可是十萬青壯年啊,就匈奴那個生產力,一頂帳篷里能出一兩個士兵就不錯了,十萬人后面是十萬個家庭,一家四五口人,那就是將近五十萬人大冬天喝西北風。匈奴全盛時也就百萬來人吧,一下子給你干沒二分之一的人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7/23
滅了匈奴騎兵主力奪了匈奴生產腹地搶了匈奴生產資料你說匈奴還怎麼玩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去了焉支山,我們放牧困難,生活貧困,婦女們因過著窮苦的日子都沒有好的容顏。失去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7/23
公元前90年3月,漢武帝發動了其在位時的最后一次漢匈之戰。李廣利統兵七萬從五原郡出發,向浚稽山方向進攻,商丘成統兵三萬從西河郡出發,向涿邪山方向進攻,馬通率四萬騎兵從酒泉郡出發,向天山方向進攻。最后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7/23
因為漢人占領了祁連山地區,看看當時匈奴人的歌謠就知道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無藩息,失我祁連山,讓我婦女無顏色。漢人占領了匈奴最核心的精華地帶,讓牧游民族的一直到現在都有深刻的記憶,現有歌曲九月講的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7/23
漢武帝時期,漢軍合計斬殺匈奴十余萬。這個數字,看起來「不過癮」,但已經超出了匈奴的承受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匈奴所損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7/23
匈奴那麼強大,漢武帝就殺了10多萬人,為何匈奴從此一蹶不振?十萬多萬人在草原民族那里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相當于人口總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7/23
這問題的各種回答真是辣眼睛,不知道匈奴哪里來的一蹶不振。連漢匈戰爭的基本事實都沒搞明白,眼里只有衛青霍去病的幾場勝仗,不知道這些勝仗之后漢武帝打了多少大敗仗,也不知道匈奴對漢軍騎兵的偷襲做了針對性措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7/23
匈奴并沒有一蹶不振,只是分裂成南北兩個部分。 南匈奴選擇內遷,他們不斷和漢民族融合,逐漸成為了中原大家庭的一員。 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7/23
你是不是對人口有什麼錯覺?東漢末年分三國的時候,蜀國全境不足100萬戶,大概也就500萬人,算上性別以及年齡,可以作為兵源的也就100萬左右。并且國家還需要大量勞動力從事農耕等活動。匈奴本身為游牧民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7/23
漢武帝好大喜功徒有虛名,真正解決匈奴問題的是漢宣帝,靠的是通商政策,而明朝死要面子不開個口子,結局大家都看到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