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父母嘴里,“為了孩子”這句話,似乎成了一種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借口。
努力工作賺錢是為了孩子;終日忙碌不停是為了孩子;做出種種犧牲還是為了孩子。到最后,不離婚是為了孩子;即使不幸福,也依然堅持,同樣是為了孩子。
然而,我們的決定,真是為了孩子嗎?
試想一下,你長時間處于壓抑、痛苦的狀態,又怎麼能給予孩子妥帖和溫暖的照顧呢?
家中有一位親人正在經歷痛苦、飽受折磨,那麼她的孩子,又如何能夠做到無憂無慮、快樂地成長呢?
長時間壓抑的情緒,就像是一個沒有通風的火爐,最終可能會將生活中的所有美好都焚燒殆盡。
口口聲聲說自己被孩子所束縛,這其實是借口,不過是想將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轉嫁給孩子。
事實上,真正束縛你的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的內心。
有時候,一個不完整,但充滿溫暖的家庭,遠比一個看似完整,卻冷冰冰的家庭要好得多;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沒有父親,但平靜的環境中,也許比讓孩子經常看見摔碗和哭泣的母親好得多。
有些人總是要找出一個理由告訴自己必須妥協下去,這是為什麼?
究其根本,是因為不敢。
不敢面對離婚后的未知,不敢面對孩子的怨恨,不敢面對經濟的拮據,不敢面對輿論的壓力,不敢面對父母的擔憂。
說是為了孩子,但實際上,更多的是害怕自己的生活失去方向和目標。
因為缺乏勇氣去面對這些挑戰,所以選擇將就。縱容著肆無忌憚的丈夫,卻讓孩子成了自己懦弱的借口。
離婚意味著什麼?
有人把離婚視為一種失敗,認為是自己不夠好。
也有人把離婚視為獲得幸福的開端,認為擺脫了厄運。
有時候,事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理解與解讀眼前的這件事。
人生的孤獨、茫然、凄苦,不一定都是命運的安排,還要看你有沒有擔起責任,讓自己好起來。
有些人的婚姻就像牙痛,一開始忍著,后來卻痛到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輾轉反側后,還得去拔掉。
只是本來也許是一個很小的蟲洞,到后來卻可能發展到極其嚴重的地步,甚至付出慘痛的代價。
面對婚姻的失敗,如果要繼續,那麼就忍到底;如果要離婚,那麼就狠到底。
只是當你選擇隱忍,就要認清,讓你留在婚姻的動機究竟是什麼。
現實當然有它的骨感之處,單親媽媽獨自帶孩子,并不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
很多人不敢輕易離婚,其實是出于經濟上的考量。
但若是如此,就不要在金錢以外奢求情感,不要為了不現實的期待,扯出一張被生活欺負的臉。
要知道,傷害你的人,還會繼續傷害你;讓你委屈的事,還會繼續發生。
忍到底,是調整心態上的平衡,把婚姻帶給自己的影響降到最低,只是發揮它的余熱,把自己跟孩子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但如果深知自己做不到這樣理性,比起在婚姻里天天以淚洗面,倒不如一早就狠到底、果斷離婚,長痛不如短痛。
一個人最大的通透,是擁有給予自己幸福的能力。
如果你的能力只能讓你婚姻不幸,那麼婚姻不幸就是你的人生。
生活始終是由我們自己來創造的,當你意識到自己成為了婚姻的受害者時,你應該明白,是你自己創造了這樣的角色給自己。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除了你主動點亮的那些時光,其余都將是暗淡無光的。
我是 @娟姐 心瀾細語 , 分享情感、個人成長類知識。若對你有幫助,歡迎「贊同」、「關注」。如果有疑問,請「留言」,我們一起討論,一起成長。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