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讓匈奴一蹶不振的原因是,漢武帝摧毀了匈奴人的經濟根基,奪走了匈奴人的生存資源。
事實上,衡量一場戰爭帶來的影響,不僅僅只是軍事層面的傷亡數字,還有經濟、民生等各方面。
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漢武帝反擊匈奴的一系列戰爭中,雖然只是殺傷了10多萬匈奴軍隊,但這一系列戰爭對匈奴人的其他方面造成了致命影響。
這個致命影響就是,匈奴人賴以生存的經濟根基被摧毀了,他們失去了唯一的生存資源,這才是最為致命的。
匈奴人的經濟根基是什麼?
2000多年前的古代,在北方草原,匈奴人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就是畜牧業,草原上是不可能種地搞農耕的,他們只能靠放牧,以牛羊作為唯一的生存資源而生存下來。
記住,畜牧業是匈奴人唯一的經濟根基,牛羊是他們唯一的生存資源,是唯一的!
一旦這兩樣東西沒了,匈奴人就會面臨生存危機。
畜牧業和中原的農耕一樣,在古代那種技術條件不發達的時代,靠天吃飯的成分很大,而畜牧業要想有良好發展,一是沒有天災,二是要有優良的放牧場地。
天災這事兒一旦發生在古代,影響是很嚴重的,但在匈奴和中原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
匈奴人遇到天災,比如說極端低溫氣候,草原上的牛羊都被凍死了,由此導致匈奴人缺乏生存物資。
為了生存,匈奴人就會舉兵進犯中原,帶著騎兵到中原打劫,搶物資。
但是在中原的話,畢竟天災影響的只是局部地區,朝廷就會從府庫以及其他地區調集物資到受災地區進行賑災。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原的農耕文明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有更強的抵抗能力。
當然了,真正的重點是以下方面。
放牧需要優良的牧場,牛羊是匈奴人唯一的生存資源,戰場上殺傷多少匈奴兵其實是次要的,真正帶來的致命影響是,匈奴的優良牧場被攻占,牛羊被俘獲。
他們唯一的經濟根基被摧毀,唯一的生存資源被漢帝國方面占有。
這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區——陰山山脈!
陰山山脈位于如今的內蒙古中部,它的南面是河套草原,漢朝時代陰山山脈到河套草原這片廣大的區域,是天然優良的牧場,更是匈奴人的生命線。
而漢朝對匈奴的反擊,也正是從這片廣大區域開始的。
漢朝是如何摧毀匈奴的經濟根基的?
衛青一生七次出擊匈奴的作戰中,有幾次是具有戰略意義的。
第一次是「河南之戰」,衛青通過兩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收復了「河南地(河套草原)」,第二次是奇襲高闕之戰,衛青一舉擊潰盤踞在陰山山脈一帶的匈奴右賢王。
這兩場戰役其實只看紙面上的殺敵數字是很小的,河南之戰中,衛青俘虜和斬殺的敵軍僅僅只有三千余人,高闕奇襲戰中,史書沒有交代殺敵多少,只說俘虜一萬五千人而已。
但這兩場戰役的重點并不是殺傷多少匈奴人,而是它在戰略層面對匈奴產生了致命打擊!
河南之戰,衛青收復了河套地區,奪取牲畜達到數百萬之多,這才是最為致命的。
河套地區是天然的優良牧場,牛羊是匈奴人唯一的生存資源,這兩樣東西都被衛青一戰奪取,匈奴人沒了牧場,沒了生存資源,還怎麼生存?活下去都成了問題。
牲畜不像農作物,一年四季可以收割好幾波,那牛羊的繁殖周期比農作物可長多了,而且匈奴人連牧場也丟了,其他地區又環境惡劣,不利于放牧。
這還不算完,河南之戰結束后的第三年,衛青再次出擊,發起高闕奇襲戰,把盤踞在陰山山脈一帶的匈奴右賢王打垮了。
不久之后,又發起定襄北之戰,徹底將陰山山脈一帶的匈奴人肅清。
高闕奇襲戰,奪取的牲畜數量更是達到了千百萬頭的地步,這是把匈奴人賴以生存的唯一生存資源全部奪走了啊。
丟失了陰山和河套草原這一帶的天然優良牧場,損失了幾百萬牲畜,可以說,匈奴人賴以生存的生命線被摧毀,這是致命性的打擊。
另外還有一場具有戰略意義的戰役是由霍去病主導的,也對匈奴產生了致命性的打擊。
第一次河西之戰,霍去病率軍轉戰千里,越過焉支山,重創匈奴,斬殺匈奴折蘭王、盧侯王。
第二次河西之戰,霍去病遠征千里,兵鋒抵達祁連山,擊破匈奴渾邪王、休屠王,斬首3萬余級,并迫降渾邪王,收降4萬余人。
通過兩次河西之戰,霍去病成功地攻占了河西地區,自此以后,河西走廊被牢牢控制在漢朝手里。
而這兩場戰役中提到的焉支山、祁連山,都是當時匈奴非常重要的牧場,而且是天然的優良牧場,位于甘肅、青海一帶,哪怕是到我們現代,這些地方依然是水草豐盛的優良牧場。
匈奴人丟了這兩塊地方,再加上之前丟掉的陰山一帶和河套草原,是非常致命的。
這意味著北方草原上幾乎所有的優良牧場,匈奴人全部丟掉了,而且這麼多次的戰役下來,匈奴人的牲畜也幾乎全部丟掉。
河西之戰結束后,匈奴人創作了一首歌謠,叫做《匈奴歌》,里面說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可見,焉支山、祁連山一帶的天然優良牧場丟失后,對匈奴人的打擊是非常致命的。
自此以后,匈奴人只能遠走漠北苦寒之地,而漠北的惡劣環境下,不利于生存,以至于人畜銳減。
匈奴唯一的生存資源由此受到重創,在生存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導致人口銳減,自此再無發動大規模戰爭的能力。
因此,匈奴人之所以死傷十幾萬人之后,就此一蹶不振的原因,本質上就是因為漢朝摧毀了匈奴人的經濟根基和奪取了他們唯一的生存資源。
沒了這兩樣東西,匈奴的人口、經濟、生存等各方面都受到重創,由此喪失了發動大規模戰爭的能力。
當然了,單純軍事層面的打擊也是有很重要影響的。
比如說,漢朝收復河套地區以后,這里原本是匈奴用來進攻漢朝的基地,戰后被漢朝反過來建立軍事基地,作為進攻匈奴的橋頭堡,由此漢匈之間攻守易形。
河西之戰斷了匈奴和羌人的聯系,但這里也是匈奴進攻漢朝的據點,現在都反過來變成了漢朝進攻匈奴的基地。
這種軍事層面攻守易形,使得匈奴人在軍事上陷入被動的局面,也是匈奴自此無法翻身的原因之一。
不過,最根本的,還是漢朝通過軍事打擊,摧毀了匈奴人唯一的經濟根基和賴以生存的唯一生存資源,才是最為致命的。
戰爭打的就是經濟,漢匈戰爭中,匈奴的經濟根基被摧毀,漢朝方面同樣也好不到哪里去,到了漢武帝中后期,已經是天下凋敝,戶口銳減,這就是戰爭帶來的經濟影響。
只不過,匈奴人的經濟薄弱,而且經濟根基被直接摧毀,漢朝的經濟基礎比匈奴強大,挺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