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那麼強大,漢武帝就殺了10多萬人,為何匈奴從此一蹶不振?
查看全部 148 個回答
回答1
2024/07/23

匈奴并沒有一蹶不振,只是分裂成南北兩個部分。

南匈奴選擇內遷,他們不斷和漢民族融合,逐漸成為了中原大家庭的一員。

北匈奴一部分選擇向北,現在的俄羅斯地域生存,那塊地方的草原承載能力比較有限,可養育的人口較少,并且因為距離遙遠,漸漸脫離了匈奴文化圈。

北匈奴主流選擇向西,去中亞和歐洲一代打天下,順便補血。

沒想到西面的歐洲貴族特點明顯,主打一個軟柿子多,錢多。性價比高。相比搶漢朝,難度低,收獲高。

後來更是建立了匈奴帝國,在公元455年的時候,匈奴帝國才瓦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風光的日子。

只是在冷兵器時代,匈奴遠遠跑出了漢朝的勢力范圍,對中原王朝來說,等于是銷聲匿跡了。

匈奴是蒙古高原的一個游牧民族

趙武靈王時期的胡服騎射,說明那個時候的騎兵戰力遠強于兵車,所以才需要提倡胡服騎射。

後來秦國統一天下,在帝國北部放了三十萬精銳秦兵,就是為了抵御匈奴,可以看得出來,那個時候匈奴已經比較強悍了,對中原王朝的威脅漸漸變大了。

秦末漢初,劉邦建立漢王朝,匈奴也進入全盛時期,北部打了一仗,將劉邦包圍在白登動彈不得。里面看歷史記載,存在很多貓膩,反正結果是劉邦稱臣納貢送公主。

那為何到了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僅僅先后殲滅匈奴十余萬人,此后匈奴再也無力與漢朝抗衡。

縱橫草原數百年的匈奴,為何選擇輕易退出如此優質的牧場,大部分人選擇向西逃跑?

漢朝選擇進攻的時間節點非常好

每次進攻都選擇秋季,草原民族以畜牧業為主,牛馬羊是主要的食物和財富,在秋天正好是給動物養膘的最佳時期,也是必要時期,以方便度過寒冷的冬天。

漢朝選擇這個時候進攻,先不論輸贏,大批量的牛羊需要遷徙,以期不被中原人抓到。

這樣的話,牛羊不能安心吃草,不能完成養膘的工作,那最后就會有批量的牛羊因為膘不夠,而難以活過冬天。

失去了食物,意味著可以養活的人也會大幅度減少。

餓過肚子的人都知道,餓的人,尤其是中國人有多麼恐怖,顯然向南打不過衛青,霍去病,那只能向北向西尋找活下去的物資。

匈奴之所以選擇到處搶物資,本質原因就是養不活這麼多人。北面和西面的匈奴承載能力本身也到了極限。

物資嚴重不足,甚至威脅到生命,那沖突也難以避免。匈奴內戰到此已經無法避免。

更何況衛霍戰力超群,打的匈奴不敢南望,更是雪上加霜。

而且漢朝維持這樣的壓力幾十年時間,匈奴壓根耗不起,只能放棄他們的祖地,主力向西遷徙。

評論
分享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7/23
真正讓匈奴一蹶不振的原因是,漢武帝摧毀了匈奴人的經濟根基,奪走了匈奴人的生存資源。事實上,衡量一場戰爭帶來的影響,不僅僅只是軍事層面的傷亡數字,還有經濟、民生等各方面。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漢武帝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7/23
俗話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後來又發展出「斬首行動」。通過精準打擊,首先消滅對方的首腦和首腦機關,徹底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看待西漢滅匈戰爭,最關鍵就是兩處。第一戰,也是衛青的首戰,即龍城之戰。消滅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4
2024/07/23
據說漢軍有一個非常齷齪的戰術,就是每年春天進攻匈奴。因為春天是動物交配的季節。而且經過一個冬天,牛羊都非常廋。于是匈奴在跑路的時候,大量牛羊在遷徙過程中會流產,導致大量牛羊死亡。這件事情極大地打擊了匈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7/23
你信不信如果現在美國的11艘航母全被炸沉了,美國也會一蹶不振?即使美國的陸軍、空軍和導彈部隊還在?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4/07/23
在天朝是一蹶不振了,但在其他地方,匈奴王阿提拉拿著「上帝之鞭」狠狠地抽了歐洲人的屁股。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7/23
問題不成立……調轉馬頭向西去,人家非常的振,不信你去問問羅馬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8
2024/07/23
漢武帝搞定匈奴問題,并不是全靠殺人;事實上,就算對于匈奴,十幾萬人也傷不了它的根本,要知道當年戰國時期李牧曾一戰斬首匈奴十萬,但只能暫時遏制住匈奴,沒過幾十年,匈奴又重新崛起了,而且很快稱霸了亞洲。匈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7/23
實際上匈奴并不強大,反而很弱小,之所以匈奴給人一種非常強大的錯覺,主要是來自于主流媒體的宣傳,尤其是近年來將和親視為恥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7/23
你是看不見漢朝統治者不計代價在匈奴腹地建的長城和城池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7/23
看角度了,對漢來說確實是一蹶不振了,但是他們逼走了原來的東突厥,占領了亞歐大陸橋,原東突厥又繼續向西推進占領拜占廷,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東歐一帶,西突厥只好繼續向西,可以說漢匈之戰改變了整個亞歐大陸的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7/23
那可是十萬青壯年啊,就匈奴那個生產力,一頂帳篷里能出一兩個士兵就不錯了,十萬人后面是十萬個家庭,一家四五口人,那就是將近五十萬人大冬天喝西北風。匈奴全盛時也就百萬來人吧,一下子給你干沒二分之一的人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7/23
滅了匈奴騎兵主力奪了匈奴生產腹地搶了匈奴生產資料你說匈奴還怎麼玩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去了焉支山,我們放牧困難,生活貧困,婦女們因過著窮苦的日子都沒有好的容顏。失去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7/23
公元前90年3月,漢武帝發動了其在位時的最后一次漢匈之戰。李廣利統兵七萬從五原郡出發,向浚稽山方向進攻,商丘成統兵三萬從西河郡出發,向涿邪山方向進攻,馬通率四萬騎兵從酒泉郡出發,向天山方向進攻。最后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7/23
因為漢人占領了祁連山地區,看看當時匈奴人的歌謠就知道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無藩息,失我祁連山,讓我婦女無顏色。漢人占領了匈奴最核心的精華地帶,讓牧游民族的一直到現在都有深刻的記憶,現有歌曲九月講的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7/23
漢武帝時期,漢軍合計斬殺匈奴十余萬。這個數字,看起來「不過癮」,但已經超出了匈奴的承受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匈奴所損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7/23
匈奴那麼強大,漢武帝就殺了10多萬人,為何匈奴從此一蹶不振?十萬多萬人在草原民族那里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相當于人口總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7/23
這問題的各種回答真是辣眼睛,不知道匈奴哪里來的一蹶不振。連漢匈戰爭的基本事實都沒搞明白,眼里只有衛青霍去病的幾場勝仗,不知道這些勝仗之后漢武帝打了多少大敗仗,也不知道匈奴對漢軍騎兵的偷襲做了針對性措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7/23
你是不是對人口有什麼錯覺?東漢末年分三國的時候,蜀國全境不足100萬戶,大概也就500萬人,算上性別以及年齡,可以作為兵源的也就100萬左右。并且國家還需要大量勞動力從事農耕等活動。匈奴本身為游牧民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7/23
漢武帝好大喜功徒有虛名,真正解決匈奴問題的是漢宣帝,靠的是通商政策,而明朝死要面子不開個口子,結局大家都看到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7/23
第一、漢武帝不只殺了十幾萬匈奴人。1.漢武帝時期,漢軍對匈奴的斬首可能是十幾萬,但是殲敵不是。尤其是跟機動性強的草原民族作戰,很難斬首,更何況很多草原民族都有帶回亡者尸首的人繼承全部或部分亡者財產的習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