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兵敗夷陵,為何在白帝城直到去世,是不敢回成都去嗎?
查看全部 7 個回答
回答1
2024/07/23

因為,在當時的情況,只有劉備親自鎮守白帝城,才能保證蜀漢東線的安全。為了蜀漢政權的安全,劉備被迫擔負起了這個重擔。

蜀漢在出兵東吳的時候,滿朝上下沒有人認為自己會打敗仗。那些阻止劉備出兵的人只是從戰略方面著眼,不希望蜀漢和東吳自相殘殺。

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認為東吳的呂蒙已死,剩下的將領沒有人是劉備的對手。可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劉備居然打了敗仗。東吳的統帥陸遜在這一戰中,充分顯示了自己的能力。

不過,劉備的戰敗,有很大的因素是由于他的輕敵。劉備的軍事能力不比陸遜差,連陸遜率領優勢兵力,都不敢和劉備直接交鋒。陸遜說劉備是一個梟雄,連曹操都懼怕他,并非虛言。如果劉備真正的重視陸遜,戰役的結果還未可知。所以,只要劉備在白帝城,陸遜就對蜀漢無計可施。

在大敗之余的蜀軍,如果換了其他人鎮守白帝城,能否抵擋住陸遜的攻勢,就不好說了。劉備在出兵東吳前,他也為下一步采取了萬全之策。劉備派魏延鎮守漢中,保證蜀漢北大門的安全。讓諸葛亮坐鎮成都,保證后方的穩定。派趙云鎮守江州,策應四方的安全。在夷陵之戰失敗后,就是趙云趕到白帝城,才打退了東吳的追擊。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在阻擋東吳進攻的同時,還命令諸葛亮在成都開設軍營,編練新軍。劉備親自鎮守白帝城,就是為了蜀漢的安全,為蜀漢取得喘息之機。在劉備君臣的共同努力下,蜀漢的局勢才得到了初步的穩定。在這個時候,劉備是無法回到成都的,這是局勢的需要,并非是有的人說的因為戰敗沒臉見人的緣故。

劉備人生中最后的一次謀略行動就發生在鎮守白帝城期間

劉備是一代梟雄,他親自鎮守白帝城,并非僅僅是為了防御,他更是為了進攻。劉備在軍事上遭受了失敗,他就在外交上發動了攻勢。這個外交攻勢所采取的策略,充分體現了劉備的謀略水平,那就是以退為進,迫吳求和。

劉備對孫權是了如指掌的,他就是以謀略從孫權那里強取豪奪了荊州五郡。在赤壁之戰時,東吳承擔了主要的作戰任務,戰役結束后,孫劉聯軍一共占有了荊州的六個郡。可是由于劉備的運作,東吳只占有了江夏一郡,剩下的南郡、長沙、桂陽、零陵、武陵五郡卻歸劉備占有,等于孫權為劉備出了一場苦力。在謀略上不是劉備對手的孫權,最后忍無可忍,和劉備撕破臉皮,刀兵相見。

其實,單單以謀略相對抗,劉備完全可以玩弄孫權于股掌之上。在夷陵之戰中,劉備本以為東吳前有蜀漢的壓力,后有曹魏的窺伺,肯定會服從自己的條件。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曹魏皇帝曹丕拒絕了劉曄夾擊東吳的建議,坐觀成敗,導致了自己的失敗。

不過,雖然蜀軍失敗,劉備依然可以造成東吳的不利局勢,來達成自己的戰略目的。

那就是,劉備不撤兵回成都,自己親自率領軍隊鎮守白帝城,和東吳繼續處于戰爭狀態。這一招就制了孫權的死命。因為孫權不是甘居人下之人,他在曹操下荊州的時候,就拒絕了曹操的和部下的勸降,在赤壁和曹操決一死戰。在今天他向曹丕稱臣,只不過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已。只有這樣,才能擺脫蜀漢和曹魏的夾擊,免于亡國之禍。

曹丕的心里也明白孫權的意圖,他采取坐山觀虎斗的策略,也沒有減輕對孫權的壓力。他先是試探性的向孫權索要貢品,孫權沒有拒絕。然后曹丕進一步要求孫權送質子,這就遭到了孫權的推脫。這樣一來,雙方關系的裂痕越來越大,最終的破裂在所難免。

如果曹魏和東吳進入戰爭狀態,劉備的態度就值得孫權重視了。如果劉備執意和東吳保持戰爭狀態,那麼孫權的戰略形勢就十分不利。為此,孫權必須要擺脫這種形勢,只有向劉備求和。劉備不但在白帝城厲兵秣馬,還向陸遜寫信,表示要再次出兵報仇。雖然陸遜強硬的回答了劉備,可是孫權君臣都知道真的同時和劉備、曹丕作戰,對東吳是不利的。

所以,在史書上記載,「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求和」。這樣,劉備就達到了他的戰略目的,和東吳解除了戰爭狀態。這也就為日后諸葛亮重新和東吳盟好打下了基礎。我們可以看到,劉備鎮守白帝城,并不是在這里躲避臣下的譏諷,而是為彌補夷陵之戰對蜀漢政權的危害,盡最大的努力去挽救蜀漢的形勢。

可惜的是,由于劉備年事已高,心情郁悶,操勞過度,再加上生活環境的惡劣,雖然劉備將蜀漢的形勢初步穩定住了,可是一代英雄也病倒在了白帝城。在這個時候,劉備即便是想再回到成都也是不可能的了。最終,劉備在白帝城托孤給諸葛亮,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結語: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的慘敗是蜀漢君臣始料不及的。當時蜀漢君臣只是認為和東吳作戰會曠日持久,可能耽誤因為曹魏篡位引發的有利形勢。可是,夷陵之戰的失敗,讓蜀漢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劉備損失了大部分的兵力,退守白帝城。

劉備在白帝城駐守,就再也沒有回到成都。他在最初鎮守白帝城,是用自己的軍事能力對抗陸遜,保證蜀漢東線的安全。同時他和東吳保持戰爭狀態,對孫權保持著壓力,逼迫孫權主動求和。這一切,劉備都做到了。可以說,劉備雖然戰敗,可并沒有灰心喪氣,他還為著蜀漢的延續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

到東吳求和,蜀漢的局勢初步穩定下來,劉備也積勞成疾病倒了。他再也不能回到成都,在托孤諸葛亮后病逝于白帝城。諸葛亮繼承了劉備的遺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蜀漢奏響了一曲悲歌。

評論
分享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7/23
因為劉備明白,他若敢回成都,蜀漢必亡。而待在白帝城,是劉備當時最好的選擇。但凡劉備有點其他選擇,就不會在白帝城和陸遜硬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7/23
第一,看曹魏如何坐收漁翁之利。夷陵之戰前夕,曹魏就討論過是否參戰,後來得出結論,即坐收漁翁之利,表面與孫吳結交。後來,孫吳獲勝,曹魏擔心孫吳強大,便發動了南征。劉備似乎也在等待機會。第二,收集殘兵。火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4
2024/07/23
劉備兵敗夷陵后,退守白帝城并非僅僅是因為不敢回成都,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1. 戰略考慮夷陵之戰后,劉備的軍隊損失慘重,士氣低落。此時,如果劉備直接退回成都,那麼蜀漢的東部防線將完全暴露給東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7/23
劉備沒有回成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章武元年七月,劉備因為東吳殺死關羽、奪取荊州,所以出兵伐吳。然而章武元年六月,劉備在夷陵被陸遜擊敗,蜀軍損失慘重,將軍馮習、張南、傅彤等將戰死,杜路、劉寧等人向吳軍投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4/07/23
不是不敢,是沒臉回去,當時大多數人都反對伐吳,加上敗光了二代人才,打成這樣哪有臉再回去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7/23
劉備十分清楚,一旦自己離開白帝城,那麼蜀漢就真的是兵敗如山倒了,歷史上已經有過太多教訓,最著名的淝水之戰就是這個典例,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