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什麼成家后大都不喜歡與父母同住?
查看全部 50 個回答
回答1
2024/10/15

我鄰居大爺的老婆,就是一個愛生氣的人。她媳婦跟我說,每次她生氣家里就都是低氣壓,每個人都別想好過,簡直要窒息,跟個潑婦一樣的在家里大罵。

每次家里只要發生一點點小事情,比如她公公愛喝酒,喝一點酒或者是媳婦沒有準時做飯啊洗衣服啊洗碗這種小事。

她都會生氣,總覺得媳婦下班了就應該幫著做事情,我幫著帶孩子已經夠辛苦。

有時嚴重時還躺床上一動不動,也不管自己是不是高血壓,心臟是不是不好了。

家里什麼事情都不管,不管孫子,也不吃飯,不喝水,感覺就像小孩子一樣的不管不顧了。

家里人因為擔心輪流去安慰她,其實就是去聽她不停的翻公公或者兒媳犯錯的舊賬,企圖讓全家老小和她一起冷落公公。

好不容易把她勸下床吃飯了,正吃飯中途,我公公只要一說話,就會戳住她痔瘡,立即對著她老公破口大罵,不論家里有沒有客人,有沒有上一天班累成狗剛回到家的兒子,有沒有小寶寶,我們這些街坊鄰居是否會聽見。

有時身邊的小寶寶大哭了,哭得特別大聲,她也不管不顧了,還是自己一個人在那插著腰大罵。

不知道怎麼回事,農村的大媽那個精力真的特別好,都不會口干舌燥。我感覺沒有去清華北大演講,真的是可惜。

簡直就是一個潑婦,感覺就像街上罵街的潑婦一樣可怕。只顧發泄自己的情緒,從不反思為什麼自己罵得這麼難聽。

別的鄰居聽見了會怎麼想我們。我們以后還怎麼做人?

邊罵邊翻舊賬,雖然說她罵的是她自己老公,可是那個話誰聽著都感覺難受。

家中的寶寶也被她那尖銳的聲音和惡毒難聽的用語嚇得直哭,她也沒有罷休的意思。

她兒媳常常聽不下去,但是大家正在吃飯,又不好意思直接把年幼的孩子帶走,只能硬著頭皮呆在飯桌上聽著。

其實大家都不敢動,生怕哪一個動作就挑起自己的婆婆的哪一根筋不對勁,加大婆婆罵人的聲音。

有一次她兒媳實在受不了,建議她罵人時考慮一下對周圍人的影響,尤其是對小孩子不好,孩子都被她嚇哭了。誰知道她之后又把火力集中到她兒媳的身上,開始對她兒媳一頓罵,只跟她兒子說話。

小寶寶去找她,她就說我不管你,你去找你那個啥啥啥的爺爺,或者你去找你那個啥啥啥的媽媽吧。

就這樣持續好幾天,她一直在家只和她兒子說話,和她兒子訴苦。家里的氛圍真是那麼緊張。

大家在這個家連氣都不敢好好的喘一口,生怕哪一個動作又引起婆婆的不滿。婆婆又會生氣了,大家的生活都搞得緊張兮兮的。

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你不知道我身體不好嗎?為什麼要惹我生氣?我就這個性格了改不了了,你們還不知道嗎?

平時在家里多做一點,少惹我生氣,我好了,大家也好。

這樣的次數多了,她兒媳都不想回那個家了,街坊鄰居也覺得她平時人還可以,但是罵起人來簡直就像個瘋子,容易嚇壞小孩子。

明明這個老太太平時對她這個家付出得最多,帶孫子的時間也最多,但是他的幾個孫子最喜歡的都不是她,甚至有點怕她。

生怕哪一天惹火她了,也對著他們一頓大罵。

她那孫子現在也學著她那樣,在外面跟小朋友玩,有的小朋友只要沒有如他意,他就會滿口的臟話。

有些臟話我們大人都不知道,但是這個小孩子卻能說得出口,那不是環境所影響的嗎?

你看看,要生氣,愛罵人,脾氣暴躁,拒絕溝通,不愛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喜歡使用暴力。這些小孩子都會被影響到。

其實是我們大人無法消化自己的情緒,拒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溫和有效思路清晰的方式進行溝通,而是只顧向家人發泄自己的情緒,問題根本沒有解決。

只要我們大人能夠心平氣和的坐下來,好好的商量,尋求解決的辦法。

那麼小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與我們大人溝通。而不是一味的以自己的方法來發泄自己的情緒,以滿足自己的要求。

比如平時在超市里面經常看見在地上打滾大哭的孩子,以這個形式要求父母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是與父母溝通。

而是應該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買這個東西的作用以及使用情況。

還有在外面玩的時候與別的小朋友發生沖突或者摩擦,首先想到的是與小朋友一起溝通,跟小朋友商量應該怎麼一起玩,是大家一起玩還是排隊輪流玩?而不是實時破口大罵,臟話連篇。

我們大人的行為都會潛移默化的傳給孩子。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榜樣,和帶頭的作用。至少不會把這些落習一代一代的傳給孩子。

老人應該要有老人的樣子。

如果你碰到這樣子的公公婆婆,你愿意跟著他們一起住嗎?

評論
分享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10/15
我們一家人都屬于很好說話很佛系的,但同住的時候,仍然會暗流涌動思想碰撞。比如換鞋,我們覺得進門之后“啪嘰”一聲甩掉鞋子特別爽,但父母會認為“鞋子在門口亂擺亂放,看著多膈應”。比如窗簾,我們喜歡厚厚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10/15
誰告訴你不跟父母同住就不養父母老了。至于這麼迂腐嗎?同住一個小區,每天見面行不行?同住一個城市,隔三差五見面行不行?年輕人和老年人的作息不一樣,一個晚睡一個早起。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腸胃也不一樣,一個能胡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4
2024/10/15
假如父母挺愉快,就不必有罪惡感。能獨居而愉快的父母,有強健而獨立的心靈,生活上也能自理,這真的是了不起。做子女反哺年邁的父母是應該的,我這代人還是認同的。我的成長經歷比較坎坷,12歲前跟著養母生活,1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10/15
子女與父母本身就是沒有關系的。你父母能代替你去感覺美好嗎?你父母能代替你吃飯和生存嗎?你父母能代替你去結婚生子?如果都不能,證明你父母跟你其實沒有什麼關系。人都是獨立的。口口聲聲天天把孝順父母放在嘴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4/10/15
因為他們是成功進步的新時代年輕人,不用父母買房出彩禮操持婚禮看孩子伺候月子,尤其是中國女人,不會要男方父母一分錢,彩禮婚房都自己跟老公一起賺。中國當代年輕人真棒!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10/15
都說了是年輕人了,剛結婚的時候干柴烈火怎麼同住啊?而且我其實也理解不了有的老人想和兒女同住。我兒子才十歲我都不想同住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8
2024/10/15
現在年輕人成家后不愿意跟父母同住,是各自都有自己的空間,互相都方便,這跟養老沒有什麼關系。我家鄰居大姨,最近一個人買了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10/15
題主,我真心覺得你說的特別對。結婚之后就離開父母,太特麼不孝順了!可是呢?如果女方去男方家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女方就太不孝了。不管怎麼說,女兒也是父母辛辛苦苦、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不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10/15
我作為一個九零后的媽媽說一下自己的原因。孝順和住在一起和不住在一起是完全沒有什麼原因的,孝順也可以住一起也可以不住在一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10/15
我們做父母的,也不愿意和成家后的子女同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10/15
社會形態的變化中國之前是熟人社會,家族聚集,不分家,生活在一起,共同生產和生活。但是要想生活在這個群體里,你必須要做利他,讓別人接受你,建立自己的口碑,例如孝敬老人,幫助鄰里,生活在家族中的好處是,你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10/15
因為,沒有別的愛好,只喜歡盯著孩子的父母很可怕。有個人愛好的父母,如果與孩子同住,大家各忙各的,各玩各的,父母與成家后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10/15
你也說“成家”了啊,兩個家庭不住在一起不是天經地義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10/15
這直接就是爹媽舍不得剪臍帶的口吻。。。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10/15
不只是成年人。成年動物也是如此。絕大部分哺乳動物在成年后都會離開父母。這是演化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離開父母有利于尋找更多的資源。生命,就是一場生存和爭奪資源的游戲。獲取金錢,是為了換取更多資源,獲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10/15
代溝,合不來,有創傷。老一輩的想法就是,別人說得都是對的,奉為真理。不相信自己兒子的話,甚至陰陽怪氣。開口就是:“就你讀了幾年書,了不起。”閉口就是:“這都是為了你好。”從小就是各種PUA,什麼沒有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10/15
謝謝你,我們中老年人自從成家后也不大喜歡和父母住一起的好吧?什麼叫不同年齡的人生活習慣不同了解一下。還可以套用現在的新名詞——邊界感。再則,回報父母的方式有很多,應該包括但不限于和他們同住。當然啦,只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10/15
和誰家父母住?你去你老婆家住 你樂意嗎你老婆來你家住 她樂意嗎你看總有一個人不樂意兩邊家長能住一起嗎不能就別問這個問題自己過自己的挺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10/15
父母眼里的散步就是我的競走。父母眼里的休息就是我的罰坐。父母眼里的午餐就是我的早餐。父母眼里的晚餐就是我的下午茶。我眼里的休息就是他們的躺尸。我眼里的娛樂就是他們的不務正業。我眼里的周末補覺就是他們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10/15
年輕人成家之前,和父母一起住沒啥問題,各自的脾氣都了解,即使有吵架拌嘴的時候也很快就會和好。但是年輕人成家之后,無論和哪一方的父母同住,總要有一方年輕人是局外人,生活習慣,脾氣秉性啥的都是陌生的,需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