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鄰居大爺的老婆,就是一個愛生氣的人。她媳婦跟我說,每次她生氣家里就都是低氣壓,每個人都別想好過,簡直要窒息,跟個潑婦一樣的在家里大罵。
每次家里只要發生一點點小事情,比如她公公愛喝酒,喝一點酒或者是媳婦沒有準時做飯啊洗衣服啊洗碗這種小事。
她都會生氣,總覺得媳婦下班了就應該幫著做事情,我幫著帶孩子已經夠辛苦。
有時嚴重時還躺床上一動不動,也不管自己是不是高血壓,心臟是不是不好了。
家里什麼事情都不管,不管孫子,也不吃飯,不喝水,感覺就像小孩子一樣的不管不顧了。
家里人因為擔心輪流去安慰她,其實就是去聽她不停的翻公公或者兒媳犯錯的舊賬,企圖讓全家老小和她一起冷落公公。
好不容易把她勸下床吃飯了,正吃飯中途,我公公只要一說話,就會戳住她痔瘡,立即對著她老公破口大罵,不論家里有沒有客人,有沒有上一天班累成狗剛回到家的兒子,有沒有小寶寶,我們這些街坊鄰居是否會聽見。
有時身邊的小寶寶大哭了,哭得特別大聲,她也不管不顧了,還是自己一個人在那插著腰大罵。
不知道怎麼回事,農村的大媽那個精力真的特別好,都不會口干舌燥。我感覺沒有去清華北大演講,真的是可惜。
簡直就是一個潑婦,感覺就像街上罵街的潑婦一樣可怕。只顧發泄自己的情緒,從不反思為什麼自己罵得這麼難聽。
別的鄰居聽見了會怎麼想我們。我們以后還怎麼做人?
邊罵邊翻舊賬,雖然說她罵的是她自己老公,可是那個話誰聽著都感覺難受。
家中的寶寶也被她那尖銳的聲音和惡毒難聽的用語嚇得直哭,她也沒有罷休的意思。
她兒媳常常聽不下去,但是大家正在吃飯,又不好意思直接把年幼的孩子帶走,只能硬著頭皮呆在飯桌上聽著。
其實大家都不敢動,生怕哪一個動作就挑起自己的婆婆的哪一根筋不對勁,加大婆婆罵人的聲音。
有一次她兒媳實在受不了,建議她罵人時考慮一下對周圍人的影響,尤其是對小孩子不好,孩子都被她嚇哭了。誰知道她之后又把火力集中到她兒媳的身上,開始對她兒媳一頓罵,只跟她兒子說話。
小寶寶去找她,她就說我不管你,你去找你那個啥啥啥的爺爺,或者你去找你那個啥啥啥的媽媽吧。
就這樣持續好幾天,她一直在家只和她兒子說話,和她兒子訴苦。家里的氛圍真是那麼緊張。
大家在這個家連氣都不敢好好的喘一口,生怕哪一個動作又引起婆婆的不滿。婆婆又會生氣了,大家的生活都搞得緊張兮兮的。
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你不知道我身體不好嗎?為什麼要惹我生氣?我就這個性格了改不了了,你們還不知道嗎?
平時在家里多做一點,少惹我生氣,我好了,大家也好。
這樣的次數多了,她兒媳都不想回那個家了,街坊鄰居也覺得她平時人還可以,但是罵起人來簡直就像個瘋子,容易嚇壞小孩子。
明明這個老太太平時對她這個家付出得最多,帶孫子的時間也最多,但是他的幾個孫子最喜歡的都不是她,甚至有點怕她。
生怕哪一天惹火她了,也對著他們一頓大罵。
她那孫子現在也學著她那樣,在外面跟小朋友玩,有的小朋友只要沒有如他意,他就會滿口的臟話。
有些臟話我們大人都不知道,但是這個小孩子卻能說得出口,那不是環境所影響的嗎?
你看看,要生氣,愛罵人,脾氣暴躁,拒絕溝通,不愛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喜歡使用暴力。這些小孩子都會被影響到。
其實是我們大人無法消化自己的情緒,拒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溫和有效思路清晰的方式進行溝通,而是只顧向家人發泄自己的情緒,問題根本沒有解決。
只要我們大人能夠心平氣和的坐下來,好好的商量,尋求解決的辦法。
那麼小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與我們大人溝通。而不是一味的以自己的方法來發泄自己的情緒,以滿足自己的要求。
比如平時在超市里面經常看見在地上打滾大哭的孩子,以這個形式要求父母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是與父母溝通。
而是應該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買這個東西的作用以及使用情況。
還有在外面玩的時候與別的小朋友發生沖突或者摩擦,首先想到的是與小朋友一起溝通,跟小朋友商量應該怎麼一起玩,是大家一起玩還是排隊輪流玩?而不是實時破口大罵,臟話連篇。
我們大人的行為都會潛移默化的傳給孩子。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榜樣,和帶頭的作用。至少不會把這些落習一代一代的傳給孩子。
老人應該要有老人的樣子。
如果你碰到這樣子的公公婆婆,你愿意跟著他們一起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