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什麼樣的父母。
我爸媽,農民,就是老年金一個月才幾百塊的那樣的收入。我公婆,體制內退休,退休金可達知乎平均退休金。
當人們收入不相同的時候,消費觀肯定不一樣。
我孩子小時候,我帶著公婆去港澳過年。(之所以選擇港澳,也是因為那幾年很流行去海南過年。我公公心心念念想去海南,但是我很煩海南,因為新聞媒體上到處都是什麼高價酒店,游客被宰等新聞。于是我就干脆決定帶他們去港澳了。我做攻略,并且我是這個家庭團的導游。年夜飯安排在廣州酒家,在香港住宿的時候,我找了一個地點稍微偏一點(反正地鐵到處都很方便)但是星級和口碑都不錯的酒店(這大概是我公公出門住過的最好的酒店)。然后我婆婆對廣州酒家的年夜飯很滿意,并表示大過年的人家即使提高價格也能接受,因為廚師服務員等都犧牲了自己回家過年的機會。
我公公對香港住的酒店很滿意,說挺好。本以為香港地方小,肯定酒店房間也很擠,沒想到房間和樓下餐廳都很寬敞,服務也很周到。 (他們都沒有問我到底花了多少錢)
過完年,我帶著孩子回姥姥家,我媽聽說我們一家五口在港澳過的年,第一反應是,“這得花多少錢哪”。在我媽的消費觀里,過年多買點年貨,就已經很好了,出去旅游就花錢更多,就不合算(約等于,浪費)。
但是,近幾年,我不斷跟我媽說,然后她也接受了我們的消費觀。然后,24年的春節,正好兩邊老頭老太太都吵架了,倆老太太分別跟我說,春節沒法跟老頭一起過了,(這兩家吵架,一般都是老太太受委屈),于是我和倆老太太商量,不在家過年。然后我帶倆老太太去了湖南過春節,老頭自個兒在家喝酒吧。
提前我跟我媽說好了, 不準問我花多少錢,也不準說在外面吃飯好貴,反正一切費用都是我掏,你不用花錢,所以你就不準抱怨。然后倆老太太都執行的很好,全聽我安排去哪玩,去哪吃。(反正不花他們的錢,這錢即使節省下來,也不能進入他們的口袋)很好,很愉快,沒有人說我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