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我公婆,都是吵了一輩子,他們給出的理由都是“我不離婚都是為了孩子!”
我猜你大概十幾歲,我十幾歲的時候也抱怨過,崩潰過,然后我和我媽說,我求你了你離婚吧,我媽說“我不離婚還不都是為了你”
到我二十幾歲的時候,談婚論嫁
我在婚戀市場很受歡迎,以結婚為目標追求我的人很多——他們不見得真的愛我,但是都比較喜歡我,因為我性格乖巧,學歷還可以,我有爸有媽,外人面前父母和睦,家庭溫暖,我的父母還有比較穩定的工作,有一定的存款,我還是獨生女,家里在當地也小有人脈……
同理我老公也是如此,兩家會親家的時候,我公公講話“咱們都是本分人家,咱們兩家(兩個家族)都沒有離婚的,我家就沒有離婚的傳統,認準了就是一輩子”,我婆婆,我父母連連點頭,一臉幸福,只有我倆知道,他們出門前還吵得不可開交
再后來,我三十幾歲,慢慢體會到了“親爸親媽”的重要性,我倆都是獨生子,無論我們的父母多麼不和,在外人面前,我有爸有媽,爸媽沒離婚,他們賺的錢都給我們,生了孩子,孩子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愛她,他們四個人,對我們一家三口人,別無二心
時至今日,我媽經常跟我抱怨我爸,但是我不敢說讓他們離婚,因為他們老了,現在如果他們其中一人病了,另一個人能衣不解帶的照顧,不用我們操心,真有兩個人都倒下那一天,我能把他倆放一個房間里一起照顧
不敢想象我爸媽公婆如果離婚了,我們要跑四家,怎麼跑
我承認,越成熟,越自私,工作已經壓的我喘不上氣,生活負擔,真的是希望越小越好
~~~~~~~
他們真的是惡語相向,我公公天天說我婆婆沒文化,說的特別難聽,具體的我就不說了,畢竟是公婆,我媽天天說我爸“農村人”,其實我爸不是農村的,我爺爺奶奶是農村出來的,但是我爺爺就已經上城市里上班,而且是公務員單位,只是那個年代沒有公務員的概念,我奶沒工作,過去公務員賺的少,沒有國企有錢,我爺爺奶奶日子過的不好,我爸屬于家里比較窮~因為從小窮,我爸,我姑姑他們所有的節儉行為,我媽統稱“農村人惡習”,我小時候我爸曾說過“我最討厭的人就是你媽”,一個十幾歲整敏感的孩子,聽到這句話心里多難過……我爸真的是一個很不會說話的人,他脾氣執拗,說不過就大喊大叫,又叨不到理,就給人一種“無理取鬧”的感覺~可是他們都在口口聲聲的“為了我”,我也真切的能感受到,他們很愛我,我爸每天早上四點起來給我做飯,早飯就有葷有素有湯,還有做中午帶的飯,且和早飯不重復,過去沒有智能電飯鍋,我爸起來就開始用煤氣熬粥,小火熬的黏黏糊糊的~我媽給我吃水果都是切果盤,拿牙簽扎著給我,我幾歲的時候,她就能用一個月的工資給我買一條連衣裙,哪怕那個裙子只能穿一年~現在他們也很愛我的孩子,這樣全身心的對待我的孩子~~~~
小時候,因為物質上一直在“享福”,所以我更重視精神方面,又或者說,青春期就是更在意精神方面,我覺得他們無休止的爭吵,讓我崩潰
長大后,我覺得和“情緒價值”對比,我更在意物質了,我有親爸親媽,我在婚戀市場上增加了籌碼,我親爸親媽賺的錢都給我,我的物質更豐富,不用擔心嫁妝,房子,車子,養孩子,我的父母,公婆都是親的,他們只有我倆,他們四個人對我們小小的“一家三口”在物質上有求必應,為了這個,我覺得他們的爭吵,在我看來完全可以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