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為一個九零后的媽媽說一下自己的原因。
孝順和住在一起和不住在一起是完全沒有什麼原因的,孝順也可以住一起也可以不住在一起。
如果讓我和自己的親媽住在一起我也不愿意。
我不和父母住在一起是有原因的。
第一:我的父母他們的觀念確實和我們不太一樣。
我是遠嫁回去的時候并不多,但是有時候我是抱著非常期待的感情去期待和父母相見的。
但是呢,每一次都是不太高興的結局,有一次五一我帶兩個孩子會去。
我們下了高鐵去吃飯,我們那天吃的烤魚我爸還好,我媽全程都在說太貴了。
花這個錢在家吃多好,她從來不嘗嘗這個魚是不是好吃,環境是不是好,只要出去吃飯就是太貴了。
還有就是她那天中午不怎麼吃魚,只是吃了點米飯就說自己吃飽了,說自己沒有辦法享福。
她喜歡吃家常便飯,我明明是好意,覺得孩子應該帶父母出去吃他們沒有吃過的東西,看看這個世界上除了在家里吃的那幾道菜還有很多的東西。
她不愿意接觸新鮮的事物,在消費上總是去省所謂的錢,但是有時候吧還會為她的省錢付出代價。
那天晚上回去她做了一桌子的菜,說是外孫來了,只是下午吃飯太晚了,我們都不太餓,所以就吃的少了一些,還有就是我晚上吃的本來就是很少的。
我媽又開始委屈沒有人吃她做的飯了。
其實我真的很想吃媽媽的味道,我媽做飯真的是很好吃,但是有時候相互的理解和相互的遷就。
第二個問題就是帶父母出去玩。
其實也許沒有真正的對錯的問題,只是我們兩代人在生活上的一些認知的不同吧。
我發現不只是我媽,我的婆婆他們都是這樣的想法。
出去玩永遠都是:“什麼東西都太貴了,還不如在家里花錢來遭罪了”
我們想出去看世界,而他們覺得花錢的東西就是不值得的,所以我們不能共同的出去。
因為你會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很多自己不高興的想法,明明是自己想要帶自己的父母出去看看,畢竟他們都大半輩子了。
但是他們好像并不高興的樣子。
所以別說同住了,有些地方是真的不能認同他們的觀點。
他們吃飯一定要先吃那些剩下很多次的菜,其實我知道不能浪費,但是我也不認同放了很久的東西再去吃,畢竟我們的身體和那些菜比起來,還是身體更加的重要。
第三有很多的父母就是那種沒有苦硬吃的那種。
我在他們的描述中也知道他們之前吃了很多的苦,我媽總說當時有我的時候那個時候多累多苦,其實我有了 孩子深有體會。
畢竟我們這個時代孩子基本上都是紙尿褲和奶粉的,我媽說我小時候要洗尿布。
夏天還好冬天又用熱水不是那麼的方便,所以他們都是用冷水洗。
但是他們又不能好好的對待自己我很是不能理解。
有一次我去媽媽家,弟弟帶我們去吃燒烤,我媽全程就吃了幾串菜和一個病,她說她不吃肉,肉都給我們吃。
明明有肉她就是不吃。
到最后還剩下了很多,就說我弟,為什麼點這麼多。
你說就是自己的父母他們都有自己生活的節奏,我們怎麼相處還不如多去看看他們,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過自己的生活。